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2页 |
绪论 | 第12-20页 |
一、研究目的、意义 | 第12-1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四、研究特色与创新 | 第18-20页 |
导言 | 第20-27页 |
一、一些基本概念的定义 | 第20-24页 |
二、苏丹的民族国家构建问题 | 第24-27页 |
第一章 苏丹概况 | 第27-45页 |
第一节 近代苏丹 | 第27-37页 |
一、历史上的苏丹 | 第27页 |
二、埃及统治下的苏丹 | 第27-29页 |
三、马赫迪运动 | 第29-31页 |
四、英国治下的苏丹 | 第31-37页 |
第二节 独立初期的苏丹 | 第37-45页 |
一、独立初期的苏丹 | 第37-43页 |
二、内战的爆发 | 第43-45页 |
第二章 影响苏丹内战的主要因素 | 第45-59页 |
第一节 宗教 | 第45-50页 |
一、伊斯兰教 | 第45-48页 |
二、基督教 | 第48-50页 |
第二节 部族 | 第50-55页 |
一、苏丹的部族概况 | 第50-54页 |
二、部族与社会生活 | 第54-55页 |
第三节 利益与政治 | 第55-59页 |
一、战争与利益 | 第55-57页 |
二、民族冲突与民族国家构建 | 第57-59页 |
第三章 第一次议会政治及阿布德统治时期(1956~1964年) | 第59-82页 |
第一节 第一次议会政治时期 | 第59-68页 |
一、苏丹现代民族国家的初步确立 | 第59-62页 |
二、国家民族主义的残缺 | 第62-68页 |
第二节 阿布德统治时期 | 第68-82页 |
一、北苏丹阿拉伯主义的膨胀 | 第68-73页 |
二、南苏丹非洲主义的诉求 | 第73-80页 |
三、阿尼亚尼亚运动 | 第80-82页 |
第四章 第二次议会政治及尼迈里统治时期(1964~1985年) | 第82-112页 |
第一节 民主政治与南北内战 | 第82-89页 |
一、昙花一现的南北和解 | 第82-84页 |
二、苏丹的议会民主制 | 第84-89页 |
第二节 南北战争 | 第89-92页 |
一、南方的抵抗运动 | 第89-91页 |
二、南方统一力量的形成 | 第91-92页 |
第三节 尼迈里统治时期 | 第92-106页 |
一、亚的斯亚贝巴协议与南北和解 | 第92-98页 |
二、亚的斯亚贝巴协议的破产 | 第98-106页 |
第四节、国家社会的变迁 | 第106-112页 |
一、国家社会的变迁 | 第106-110页 |
二、社会状况的恶化 | 第110-112页 |
第五章 第三次议会政治及巴希尔统治时期(1985年至今) | 第112-169页 |
第一节 从非洲主义到苏丹国家主义 | 第112-128页 |
一、南方的边缘化 | 第112-119页 |
二、约翰·加朗及苏丹人民解放运动 | 第119-125页 |
三、对战争的再认识 | 第125-128页 |
第二节 民主政治的再现 | 第128-136页 |
一、短暂的民主制 | 第128-131页 |
二、苏丹的困境 | 第131-136页 |
第三节 巴希尔统治时期 | 第136-169页 |
一、哈桑·图拉比及苏丹的"伊斯兰实验" | 第136-155页 |
二、国家的认同危机 | 第155-164页 |
三、现代民族国家的重塑 | 第164-16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69-179页 |
参考文献 | 第179-190页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译文 | 第190-191页 |
后记 | 第1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