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综述 | 第11-21页 |
·定量结构-性质关系 | 第11-16页 |
·研究现状 | 第11页 |
·方法研究 | 第11-14页 |
·分子结构的表征 | 第12页 |
·描述符的选择方法 | 第12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12-13页 |
·模型的评价 | 第13-14页 |
·QSPR 的应用 | 第14-16页 |
·物理性质 | 第14-15页 |
·化学性质 | 第15页 |
·生物活性 | 第15页 |
·环境性质 | 第15-16页 |
·与实验设计结合用于实验中的分离 | 第16页 |
·选题依据 | 第16-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1页 |
2 响应面实验设计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用于毛细管电泳分离测定中药中的厚朴酚与和厚朴酚 | 第21-33页 |
·前言 | 第21-22页 |
·实验部分 | 第22-25页 |
·化学试剂 | 第22页 |
·仪器条件 | 第22-23页 |
·标准溶液的制备 | 第23页 |
·样品制备 | 第23页 |
·实验设计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 第23-2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5-30页 |
·Box-Behnken 设计 | 第25-27页 |
·方法验证 | 第27页 |
·实际样品分析 | 第27-30页 |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结构优化 | 第30页 |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 | 第30页 |
·结论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3 启发式方法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研究染料中间体9,10-蒽醌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质之间的定量关系 | 第33-45页 |
·前言 | 第33-34页 |
·实验部分 | 第34-38页 |
·数据集 | 第34页 |
·描述符的产生 | 第34页 |
·启发式方法(HM) | 第34-37页 |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N) | 第37-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2页 |
·启发式方法的结果 | 第38-40页 |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结果 | 第40-41页 |
·输入参数的讨论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4 启发式方法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进行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定量结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关系研究 | 第45-59页 |
·前言 | 第45-46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6-50页 |
·QSPR 实验部分 | 第46-50页 |
·数据集 | 第46-50页 |
·描述符的计算 | 第50页 |
·启发式方法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 第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5页 |
·多元线性回归的结果 | 第50-53页 |
·RBFNN 结果 | 第53-54页 |
·输入参数的讨论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5 卟啉衍生物光敏剂的定量结构-吸收波长关系研究 | 第59-84页 |
·前言 | 第59-60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60-77页 |
·数据集 | 第60-76页 |
·描述符的计算 | 第76页 |
·方法的建立,模型的内部检验和交互检验 | 第76页 |
·模型的外部验证 | 第76-7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7-80页 |
·HM 结果 | 第77-78页 |
·模型的交互检验 | 第78-79页 |
·模型的外部验证 | 第79页 |
·模型的应用领域(AD)分析 | 第79-80页 |
·结论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6 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研究苯胺衍生物对梨形四膜虫的毒性 | 第84-94页 |
·前言 | 第84-85页 |
·实验部分 | 第85-88页 |
·数据集 | 第85-87页 |
·描述符的产生 | 第87页 |
·启发式方法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方法的理论 | 第87-8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8-91页 |
·启发式方法的结果 | 第88-90页 |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结果 | 第90-91页 |
·结论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4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9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