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校本教师评价方案的构建研究--以江苏省Y中学为个案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1页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一) 研究的背景第12-13页
  (二) 研究的意义第13页
 二、主要概念界定第13-14页
  (一) 校本第13-14页
  (二) 教师评价第14页
  (三) 教师评价方案第14页
 三、研究现状综述第14-19页
  (一) 国外研究第14-16页
  (二) 国内研究第16-18页
  (三) 对国内外研究的简评第18-19页
 四、研究方案第19-21页
  (一) 研究目标第19页
  (二) 研究内容第19页
  (三) 研究方法第19-21页
第二章 构建校本教师评价方案的理性思考第21-29页
 第一节 时代呼唤校本的教师评价第21-27页
  一、评价走向校本评价第21-24页
   (一) 校本管理发展带来校本评价第21-22页
   (二) 教育评价发展呼唤校本评价第22-23页
   (三) 学校管理实践需要校本评价第23-24页
   (四) 政府职能转变利于校本评价第24页
  二、校本教师评价的内涵与特点第24-27页
   (一) 校本教师评价是一种发生在学校内部的自主性评价第24-25页
   (二) 校本教师评价是以促进教师发展为核心价值取向的评价第25-26页
   (三) 校本教师评价是基于学校理念和学校特色的评价第26-27页
 第二节 校本教师评价的实践异化第27-29页
  一、校内教师评价和校本教师评价的辨析第27页
   (一) 并列关系第27页
   (二) 包容关系第27页
   (三) 等同关系第27页
  二、校内评价存在的问题第27-29页
   (一) 方向严重偏差第28页
   (二) 实施空间过小第28页
   (三) 内部需要缺乏第28页
   (四) 实践经验零散第28-29页
第三章 个案学校教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29-53页
 第一节 个案学校的学校文化分析第29-34页
  一、个案学校的学校文化第29-32页
   (一) 个案学校背景简介第29-30页
   (二) 个案学校文化特点第30-32页
  二、个案学校的学校文化对教师评价的影响第32-34页
   (一) 教师无心关注评价第32页
   (二) 教师评价比较专制第32-34页
 第二节 个案学校教师评价的现状及问题第34-45页
  一、个案学校教师评价的现状第34-38页
   (一) 评价的目的第35-36页
   (二) 评价的主体第36页
   (三) 评价的过程第36页
   (四) 评价的内容和标准第36-37页
   (五) 评价的绩效第37-38页
  二、个案学校教师评价中的存在问题第38-45页
   (一) 评价的指导思想和目的主要是为了奖惩和评聘第38-40页
   (二) 评价内容的设置过于片面第40-41页
   (三) 评价标准的单一第41页
   (四) 评价方案的制定和评价过程缺乏民主第41-42页
   (五) 对评价结果的处理不够慎重第42-45页
 第三节 个案学校教师评价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5-53页
  一、评价主体水平和能力的限制第45-48页
   (一) 上级部门管理和指导不力第45页
   (二) 管理者管理思想的偏差第45-46页
   (三) 作为评价主体之一的学生具有不成熟性第46-47页
   (四) 教师评价理论与评价技能指导的缺乏第47-48页
  二、评价标准的缺陷第48-50页
   (一) “高考至上”外部评价价值取向的影响第48-49页
   (二) 自我评价形式主义的影响第49-50页
  三、评价的执行和反馈的保障不力第50-53页
   (一) 教师本身的参与意识不强第50页
   (二) 同事评价流于形式第50-51页
   (三) 教代会监督和保障缺失第51-53页
第四章 校本教师评价方案的构建与实施第53-71页
 第一节 校本教师评价方案的构建第53-67页
  一、校本教师评价的理念第53-54页
   (一) 坚持发展性教师评价理念第53页
   (二) 坚持以校为本的评价理念第53页
   (三) 坚持科学整体的评价理念第53-54页
  二、校本教师评价的目的第54-55页
   (一) 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第54-55页
   (二) 关注教师和学校的未来发展第55页
  三、校本教师评价的内容第55-58页
   (一) 职业道德第56页
   (二) 业务能力第56-57页
   (三) 教学实绩第57页
   (四) 师生关系第57-58页
   (五) 教育科研第58页
  四、校本教师评价的标准第58-60页
   (一) 理论基础:教师的差异第58-59页
   (二) 构建形式:多元的标准第59-60页
  五、校本教师评价的主体第60-64页
   (一) 多元化的校本教师评价主体第60-61页
   (二) 多元主体在校本教师评价中的权重系数第61-64页
  六、校本教师评价的方法第64-67页
   (一) 讨论式评价第64-65页
   (二) 360度评价第65-66页
   (三) 档案袋评价第66-67页
 第二节 校本教师评价的实施和保障第67-71页
  一、校本教师评价的实施第67-68页
   (一) 设立明确的教师发展目标第67页
   (二) 应用科学的统计方法第67页
   (三) 注意及时反馈第67页
   (四) 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第67-68页
   (五) 控制评价者主观情绪的干扰第68页
   (六) 进行长期跟踪评价第68页
  二、校本教师评价的保障第68-71页
   (一) 建立校本教师评价的相应组织机构第68页
   (二) 建立健全校本教师评价制度第68-69页
   (三) 建立校本教师评价管理平台第69页
   (四) 加强校本评价的培训、指导和研究第69页
   (五) 营造学校公平合理的评价氛围第69-70页
   (六) 开展校本教师评价文化建设第70-71页
结语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附录第76-95页
后记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城镇战略:浙江省城市化道路新探索
下一篇:西部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障碍及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