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6页 |
·小麦地方品种的研究概况 | 第11-14页 |
·小麦地方品种概念及其特点 | 第11页 |
·我国小麦地方品种种质资源现状 | 第11-12页 |
·陕西省小麦地方品种种质资源现状 | 第12-13页 |
·陕西省小麦生态区域 | 第13-14页 |
·遗传多样性概述 | 第14-18页 |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 | 第14-15页 |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意义 | 第15页 |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小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17-18页 |
·小麦胚乳贮藏蛋白研究进展 | 第18-23页 |
·麦谷蛋白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 | 第21-22页 |
·麦醇溶蛋白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小麦SSR 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SSR 在小麦基因组中的分布及其特点 | 第24页 |
·小麦SSR 的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5-26页 |
第二章 主要形态学的小麦地方品种的多样性研究 | 第26-32页 |
·前言 | 第2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材料 | 第26页 |
·方法 | 第26-2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1页 |
·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 第27-28页 |
·主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 | 第28-31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31-32页 |
·结论 | 第31页 |
·讨论 | 第31-32页 |
第三章 高分子量谷蛋白的小麦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32-4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2页 |
·异质性检测的材料 | 第32页 |
·高分子量谷蛋白的供试材料 | 第32页 |
·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粗提法提取种子蛋白 | 第32页 |
·细提法提取种子蛋白 | 第32页 |
·SDS-PAGE | 第32-33页 |
·所需试剂的配置 | 第33页 |
·基因命名 | 第33页 |
·数据处理 | 第3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3-40页 |
·种内异质性检测 | 第33-34页 |
·HMW-GS 的分析 | 第34-40页 |
·讨论 | 第40-42页 |
·特殊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表达 | 第40-41页 |
·高分子量谷蛋白新亚基位点的发现 | 第41页 |
·不同地理来源下高分子量(HWM-GS)谷蛋白亚基的差异表达分析 | 第41-42页 |
第四章 陕西省小麦地方品种同名种质资源的多样性研究 | 第42-54页 |
·前言 | 第4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2-45页 |
·供试材料 | 第42页 |
·蛋白质(或等位位点)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检测 | 第42-43页 |
·分子水平(SSR 标记)上的遗传多样性检测 | 第43-4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5-52页 |
·形态学(主要农艺性状)研究分析 | 第45-48页 |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的研究分析 | 第48-49页 |
·分子标记(SSR)的研究分析 | 第49-50页 |
·形态学、高分子量谷蛋白和SSR 引物标记的综合分析 | 第50-52页 |
·讨论 | 第52-54页 |
第五章 陕西省圆锥小麦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54-64页 |
·前言 | 第54-5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5-56页 |
·供试材料 | 第55页 |
·方法 | 第55-5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6-62页 |
·形态学(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 | 第56-57页 |
·高分子量(HWM--GS)麦谷蛋白的分析 | 第57-59页 |
·醇溶蛋白(A-PAGE)分析 | 第59-62页 |
·讨论 | 第62-6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4-67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讨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附表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作者简介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