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9页 |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9-11页 |
| 第二章 基于特殊短信的移动定位关键技术 | 第11-29页 |
| ·GSM 系统概述 | 第11-13页 |
| ·GSM 系统结构 | 第11-12页 |
| ·移动台 | 第12页 |
| ·基站子系统 | 第12-13页 |
| ·主流移动定位技术分析 | 第13-17页 |
| ·CELL ID 定位方法 | 第14页 |
| ·基于场强测量的定位方法 | 第14页 |
| ·到达入射角(AOA)定位技术 | 第14页 |
| ·到达时间/到达时间差(TOA/TDOA)定位技术 | 第14-15页 |
| ·GPS 和AGPS 定位技术 | 第15页 |
| ·各定位方法总结分析 | 第15-17页 |
| ·基于特殊短信的场强定位技术 | 第17-22页 |
| ·无线信道分析 | 第17-18页 |
| ·MS(移动台)的状态 | 第18页 |
| ·测量报告中关键内容研究 | 第18-22页 |
| ·特殊短信的研究 | 第22-28页 |
| ·特殊短信的实现效果 | 第22页 |
| ·AT 控制指令 | 第22-23页 |
| ·特殊短信的PDU 编码 | 第23-26页 |
| ·特殊短信实现示例及分析 | 第26-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定位算法 | 第29-52页 |
| ·CELL ID 定位算法的改进 | 第29-34页 |
| ·基于扇区覆盖的算法 | 第29-30页 |
| ·扇区中心点算法 | 第30-31页 |
| ·TA 辅助算法 | 第31-32页 |
| ·结合基站特征库的算法 | 第32-34页 |
| ·场强定位算法 | 第34-43页 |
| ·无线信道数学模型 | 第35-36页 |
| ·模型修正 | 第36-39页 |
| ·圆周定位算法 | 第39-40页 |
| ·FANG 算法 | 第40-41页 |
| ·孤立点检测算法 | 第41-43页 |
| ·算法测试与总结 | 第43-48页 |
| ·CELL ID 算法测试 | 第43-45页 |
| ·场强定位算法测试 | 第45-47页 |
| ·算法总结 | 第47-48页 |
| ·多精度定位技术选择策略 | 第48-50页 |
| ·多精度定位的基本思想 | 第49-50页 |
| ·选择策略与服务流程 | 第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第四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52-63页 |
| ·WEB GIS 技术应用 | 第52-53页 |
| ·Web Service 与GIS 的结合 | 第52页 |
| ·ArcGIS 介绍 | 第52-53页 |
| ·系统设计 | 第53-57页 |
| ·系统架构 | 第53-54页 |
| ·功能需求与用例模型 | 第54-55页 |
| ·业务流程 | 第55-57页 |
| ·系统实现 | 第57-60页 |
| ·业务逻辑层的实现 | 第57-58页 |
| ·数据层的实现 | 第58-60页 |
| ·系统界面展示 | 第60-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3-65页 |
|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 | 第63页 |
| ·进一步的工作和建议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