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文教区规划论文

基于环境特征与人群心理的“学生街”规划方法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7页
第1章 绪论第17-24页
   ·课题来源与背景情况第17-18页
     ·课题来源第17页
     ·背景情况第17-18页
   ·课题研究目的及价值第18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第19-20页
     ·实地考察与调研第19-20页
     ·多学科交叉第20页
     ·实例分析第20页
   ·课题研究基础第20-21页
   ·概念界定第21-23页
     ·环境特征(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第21页
     ·人群心理(Crowd psychology)第21-22页
     ·大学生心理特征(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第22页
     ·学生街(College student street)第22页
     ·规划方法(Plaiqning method)第22-23页
   ·研究框架第23-24页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24-36页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24-30页
     ·关于大学城环境特征的研究第24-26页
     ·关于大学生心理特征的研究第26-28页
     ·关于"学生街"的研究第28-30页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30-34页
     ·关于大学城环境特征的研究第30-32页
     ·关于大学生心理特征的研究第32-33页
     ·关于"学生街"的研究第33-34页
   ·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本次论文的切入点第34-36页
第3章 大学城环境特征及其规划方法研究第36-56页
   ·大学城概述第36-42页
     ·大学城的基本概念第36-37页
     ·大学城的发展演变第37-40页
     ·大学城与城市的关系第40-42页
   ·大学城功能布局特征第42-46页
     ·教学区第44页
     ·共享区第44-45页
     ·生活区第45页
     ·科技研发区第45-46页
   ·大学城人文环境特征第46-48页
     ·"自然发展型"大学城——开放性第46-47页
     ·"规划建设型"大学城——多样性第47-48页
   ·大学城资源环境特征第48-50页
     ·教学资源第49页
     ·公共设施资源第49-50页
     ·环境资源第50页
   ·大学城商业空间环境特征第50-53页
     ·商业空间的等级和职能构成第50-52页
     ·商业设施的空间分布第52-53页
   ·基于大学城环境特征的规划方法第53-56页
     ·将"场所精神"引入规划第54页
     ·将地域布局特色引入规划第54页
     ·将地域文化特色引入规划第54-55页
     ·将地域生态特色引入规划第55-56页
第4章 大学城内大学生心理特征及其规划方法研究第56-71页
   ·大学生消费心理特征第57-60页
     ·追求时尚第57页
     ·易受暗示第57-58页
     ·从众性第58-59页
     ·个性化第59页
     ·理智性第59-60页
   ·大学生休闲娱乐心理特征第60-63页
     ·创新知识技能第60页
     ·缓解内心压抑第60页
     ·热爱体育第60-61页
     ·热爱音乐第61-62页
     ·追求享乐第62-63页
   ·大学生交往心理特征第63-66页
     ·需求强烈第63-64页
     ·内容丰富第64页
     ·感情亲密第64-65页
     ·注重横向第65页
     ·障碍普遍第65-66页
   ·基于大学生心理特征的规划方法第66-71页
     ·将"环境心理学"作为规划的基础第66-67页
     ·将"大学生心理特征研究"作为规划的前提条件第67-68页
     ·将"大学生心理利行为问卷调查"作为规划的重要内容第68-69页
     ·将"人性化"作为规划的目标第69-71页
第5章 基于环境特征与人群心理的"学生街"规划方法第71-106页
   ·总体布局的"意象性"方法第72-80页
     ·道路(Road)第72-74页
     ·边界(Edge)第74-75页
     ·区域(District)第75-77页
     ·节点(Node)第77-78页
     ·标志物(landmark)第78-80页
   ·功能分区的"适用性"方法第80-87页
     ·城市商业街功能构成第80-81页
     ·学生商业街功能构成第81-83页
     ·功能分区与大学城环境的结合第83-84页
     ·功能分区与大学生行为的结合第84-87页
   ·道路交通组织的"分流性"方法第87-91页
     ·学生街交通的分流化方式第87-89页
     ·缓解车行与步行交通矛盾的措施第89-90页
     ·步行交通的实施管理策略第90-91页
   ·空间组织的"人性化"方法第91-100页
     ·街道纵向空间注重节奏第92-94页
     ·街道横向空间注重尺度第94-96页
     ·建筑空间注重开敞第96-98页
     ·室外空间注重交往第98-100页
   ·景观环境的"生态性"方法第100-106页
     ·保护利用原生生态系统第100-101页
     ·生态型街道景观第101页
     ·生态型绿化系统第101-103页
     ·生态型植物选择第103-105页
     ·生态型资源利用第105-106页
第6章 案例研究——济南市长清大学城"学生街"规划设计第106-129页
   ·项目概况第106-107页
     ·项目区位、建设条件第106页
     ·规划要求第106-107页
   ·类似案例分析——济南山师东路学生街第107-111页
     ·山师东路的形成第107-108页
     ·山师东路的现状情况调查第108-110页
     ·山师东路带来的反思第110-111页
   ·长清大学城环境特征第111-114页
     ·长清区概况第111-112页
     ·长清大学城功能布局特征第112页
     ·长清大学城人文环境特征第112-113页
     ·长清大学城资源环境特征第113-114页
     ·长清大学城商业环境特征第114页
   ·长清大学城大学生心理特征第114-116页
     ·大学生来源第114-115页
     ·大学生心理特征第115-116页
   ·长清大学城"学生街"规划第116-125页
     ·规划理念和目标第116-117页
     ·总体布局规划第117-118页
     ·功能分区规划第118-121页
     ·交通组织规划第121-122页
     ·空间形态规划第122-123页
     ·景观环境规划第123-124页
     ·分期开发模式第124-125页
   ·长清大学城"学生街"实施情况及存在问题第125-129页
     ·长清大学城"学生街"实施情况第125-127页
     ·长清大学城"学生街"建成区存在的问题第127-129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29-131页
   ·结论第129-130页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第130-131页
致谢第131-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36页
附录 长清大学城"学生街"调查问卷第136-138页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洋山水工码头结构防腐耐久性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无线移动Ad Hoc网络性能评估建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