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第1-3页
英文摘要第3-8页
1. 引言第8-12页
   ·问题提出的背景第8-9页
   ·研究意义、目的、方法、创新点第9-12页
2. 文献综述第12-17页
   ·国内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研究现状第12-13页
   ·国外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研究现状第13-15页
     ·传统的银行贷款及风险分析方法第14-15页
     ·现代信用风险评估的新方法第15页
   ·我国实务界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现状第15-17页
     ·贷前调查第16页
     ·贷中审查第16页
     ·贷后管理第16-17页
3. 概念与理论第17-20页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第17-19页
     ·商业银行贷款的概念第17-18页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概念第18-19页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概念第19-20页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内涵第19-20页
4.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现状和成因分析第20-28页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现状第20-22页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成因分析第22-28页
     ·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因素第22-25页
     ·房地产贷款中的风险因素第25-28页
5.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第28-36页
   ·银行业市场份额集中度偏高第28-29页
   ·银行资产质量较差第29-31页
     ·存量不良贷款数额巨大第29-30页
     ·增量信贷资产的潜在风险不断积聚第30-31页
   ·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第31-32页
     ·资产结构过于单一,盈利能力差第31-32页
     ·负债结构不合理,存款结构向个人倾斜第32页
     ·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对称第32页
   ·资本充足率及贷款呆帐准备金率偏低第32-33页
     ·资本充足率低第32-33页
     ·贷款损失准备金不足第33页
   ·贷款风险度量方法落后第33-34页
   ·贷款定价机制僵硬第34-36页
6. 加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第36-45页
   ·我国银行贷款风险管理与西方商业银行的比较第36-43页
     ·贷款风险管理的技术分析手段不同第36页
     ·贷款风险管理客体的经营规模和规范程度不同第36-37页
     ·信贷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不同第37页
     ·化解信贷风险的方法不同第37-38页
     ·管理制度的差异第38-43页
   ·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对我国的借鉴第43-45页
     ·逐步建立适合我国现阶段贷款管理体制的风险制约机制第43页
     ·要改进贷款管理方法,侧重突出量化分析第43页
     ·要分散资金投向,调整经营结构。第43-44页
     ·选择适当的银行发展战略,确立合理的经营目标第44-45页
7. 我国商业银行加强贷款风险管理的有效对策第45-56页
   ·完善贷款风险评定制度第45-46页
     ·建立规范的企业风险等级评定制度第45页
     ·建立科学的行业信用分析机制第45-46页
   ·健全贷款审批制度第46页
     ·建立以“三查”为基础的审贷分离制度第46页
     ·建立分级审批制第46页
     ·实行信贷委员会制第46页
   ·建立全方位的贷后风险监管体系第46-47页
     ·全面监管与重点监管相结合第46-47页
     ·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相结合第47页
     ·定期检查与非定期检查相结合第47页
   ·设立风险预警预报机制第47页
   ·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第47-48页
   ·逐步实现贷款风险量化管理第48页
   ·建立科学可行的风险管理方法第48-55页
     ·西方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中采取的方法第48-49页
     ·最大限度地避免贷款风险的措施第49-50页
     ·我国商业银行基于现实的贷款风险管理模型的选择第50-55页
   ·树立以人为本、激励与约束并重的信贷经营管理思想第55页
   ·完善外部环境第55-56页
8. 结论与展望第56-57页
   ·本文的结论第56页
   ·加强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展望第56-57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57-59页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第59-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Internet网上报税系统研究
下一篇:成都市住房保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