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胜地区铀成矿古水动力条件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一 绪论 | 第8-13页 |
| ·立题依据 | 第8-9页 |
|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9-11页 |
| ·古水文地质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东胜矿床的研究现状 | 第10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10-11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完成工作量 | 第12-13页 |
| 二 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13-19页 |
| ·自然地理 | 第13页 |
| ·区域构造和断裂发育情况 | 第13-14页 |
| ·研究区中新生代地层特征 | 第14-17页 |
| ·东胜砂岩铀矿的矿床地质特征 | 第17-19页 |
| 三 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 | 第19-29页 |
| ·盆地水文地质条件 | 第19-20页 |
| ·矿区含水层特征 | 第20-21页 |
| ·下白垩统含水岩组 | 第20-21页 |
| ·中侏罗统含水岩组 | 第21页 |
| ·东胜地区水动力条件 | 第21-23页 |
| ·地下水的补给和径流 | 第21-23页 |
| ·地下水排泄 | 第23页 |
| ·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 第23-29页 |
| ·水文地球化学分带 | 第23-25页 |
| ·水化学组分特征 | 第25-26页 |
| ·矿化度与水化学组分之间的关系 | 第26-29页 |
| 四 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 第29-35页 |
| ·氢氧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 第29-32页 |
| ·氢氧同位素理论基础 | 第29-30页 |
| ·东胜地区氢氧同位素特征 | 第30-32页 |
| ·同位素年龄特征 | 第32-33页 |
| ·铀同位素水文地球特征 | 第33-35页 |
| 五 研究区古水文地质分期 | 第35-43页 |
| 六 古水文地质环境研究 | 第43-50页 |
| ·镜质体反射率确定地层最大剥蚀厚度 | 第43-44页 |
| ·包裹体恢复pH研究 | 第44-46页 |
| ·裹体形状 | 第44-46页 |
| ·恢复古地下水的pH | 第46页 |
| ·古盐度分析 | 第46-50页 |
| ·锶同位素应用理论依据 | 第46-47页 |
| ·古环境问题 | 第47-48页 |
| ·古盐度研究 | 第48-50页 |
| 七 古水动力模拟 | 第50-64页 |
| ·mdoflow简介 | 第50-52页 |
| ·模拟参数的确定 | 第52-58页 |
| ·模拟古水文地质期的确定 | 第52-53页 |
| ·水文地质条件概化 | 第53-56页 |
| ·水文地质参数分区和初值的确定 | 第56-58页 |
| ·模型的离散 | 第58页 |
| ·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 | 第58-59页 |
| ·数学模型的求解 | 第59页 |
| ·模型求解 | 第59页 |
|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59-64页 |
| ·水动力模拟结果 | 第59-62页 |
| ·水动力场演化与铀成矿关系初步探讨 | 第62-64页 |
| 八 结论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