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5页 |
·课题背景与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组播简介 | 第11-13页 |
·组播的基本原理 | 第11页 |
·组播路由协议 | 第11-13页 |
·课题简介及本人的工作 | 第13页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3-15页 |
第二章 MPLS 组播抗毁方案研究 | 第15-31页 |
·组播抗毁保护方法简介 | 第15-17页 |
·链路与路径重路由 | 第15页 |
·网络的集中式与分布式计算 | 第15-16页 |
·静态配置与动态计算备份路径 | 第16页 |
·失效检测 | 第16页 |
·冗余树算法 | 第16-17页 |
·MPLS 技术概述 | 第17-20页 |
·MPLS 的定义与优势 | 第17-18页 |
·MPLS 标签交换原理 | 第18-19页 |
·MPLS 标签的交换过程 | 第19-20页 |
·MPLS 组播抗毁方案的研究与设计 | 第20-30页 |
·MPLS 组播的实现方案研究 | 第20-21页 |
·使用备份RP 的基于共享树和冗余树的MPLS 组播方案 | 第21-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MPLS 组播抗毁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31-38页 |
·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 第31-32页 |
·MPLS 组播抗毁系统网络节点的分类与功能 | 第32-35页 |
·发送主机和接收主机 | 第32页 |
·边缘路由器LER | 第32-34页 |
·核心路由器LSR | 第34页 |
·RP 路由器 | 第34页 |
·MMS 组播管理服务器 | 第34-35页 |
·MPLS 组播抗毁系统的总体模块化设计 | 第35-37页 |
·MPLS 路由器的总体设计 | 第35-36页 |
·组播管理服务器(MMS)的总体设计 | 第36-37页 |
·RP 路由器的总体设计 | 第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基于CR-LDP 的MPLS 组播与抗毁协议设计 | 第38-47页 |
·标签分发协议 | 第38-39页 |
·LDP 简述 | 第38页 |
·CR-LDP 简述 | 第38-39页 |
·CR-LDP 消息报文格式 | 第39-40页 |
·CR-LDP 头部编码 | 第39页 |
·CR-LDP 消息编码 | 第39-40页 |
·CR-LDP TLV 编码 | 第40页 |
·MPLS 节点间通信格式 | 第40页 |
·MPLS 组播与抗毁实施策略 | 第40-46页 |
·系统的初始化过程 | 第41页 |
·组播成员的加入流程 | 第41-43页 |
·组播成员的退出流程 | 第43页 |
·组播数据的转发 | 第43-44页 |
·节点(链路)失效的备份树生成流程 | 第44-45页 |
·节点(链路)失效的备份路径切换流程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MPLS 组播抗毁系统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第47-60页 |
·开发环境 | 第47-48页 |
·Fedora 简介 | 第47页 |
·开发与调试工具 | 第47-48页 |
·MPLS 虚电路处理模块 | 第48-55页 |
·MPLS 接收模块 | 第49-50页 |
·标签初始化模块的详细设计 | 第50-53页 |
·转发模块的详细设计 | 第53-55页 |
·网络层处理模块 | 第55-59页 |
·接收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第56-58页 |
·转发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系统搭建与测试 | 第60-76页 |
·系统搭建与测试环境 | 第60-63页 |
·网络拓扑结构 | 第60-61页 |
·软件环境 | 第61页 |
·硬件配置 | 第61-62页 |
·实验环境现场 | 第62-63页 |
·测试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63-75页 |
·MPLS 组播数据传输功能测试 | 第63-67页 |
·单节点(链路)失效的备份路径切换测试 | 第67-69页 |
·RP 失效的备份RP 切换测试 | 第69-71页 |
·双节点(链路)失效的备份路径切换测试 | 第71-72页 |
·多节点(链路)失效的抗毁性测试 | 第72-73页 |
·系统可靠性与稳定性测试 | 第73-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全文总结 | 第76-77页 |
·课题展望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