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大豆论文

基于水稻全长cDNA的大豆种质创新技术体系的构建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5页
第一章 前言第15-41页
   ·作物种质资源研究概况第15-17页
   ·作物种质资源创新研究第17-34页
     ·作物种质资源创新的必要性第17-19页
     ·传统作物种质资源创新的途径第19-21页
     ·基于转基因技术的作物种质资源创新第21-34页
   ·我国大豆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研究现状第34-38页
     ·我国大豆种质资源研究现状第34-35页
     ·我国大豆遗传改良研究第35-38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38-40页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40-41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41-53页
   ·植物材料第41页
     ·大豆材料第41页
     ·水稻材料第41页
   ·主要化学试剂、酶类及试剂盒第41-42页
   ·培养基、溶液等试剂的配制第42-47页
     ·大豆遗传转化主要组织培养基配方第42-43页
     ·其它试剂及培养基配方第43-47页
   ·主要实验技术第47-53页
     ·水稻材料胁迫处理第47页
     ·植物叶片总 RNA的分离与检测第47-48页
     ·mRNA的分离第48页
     ·工程菌液制备第48-49页
     ·基因组DNA的提取第49-50页
     ·PCR反应第50-51页
     ·Southern杂交第51-53页
第三章 连接有水稻不同cDNA表达载体的构建第53-67页
   ·高质量水稻全长cDNA的获得及其末端的改造第53-58页
     ·总RNA的提取与检测第53页
     ·mRNA的分离第53-54页
     ·高质量水稻全长cDNA的合成与质量检测第54-55页
     ·水稻ds cDNA片段大小检测第55-57页
     ·水稻cDNA测序分析第57页
     ·水稻ds cDNA末端的补平第57-58页
   ·载体的筛选与改造第58-60页
     ·质粒载体筛选的原则第58-59页
     ·载体的改造第59-60页
   ·含不同大小水稻基因表达载体的工程菌构建第60-62页
     ·含不同大小水稻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第60-61页
     ·连接产物转化农杆菌第61-62页
     ·农杆菌单克隆菌液PCR检测平末端连接效果第62页
     ·含不同大小水稻基因表达载体的工程菌液制备第62页
   ·结果与分析第62-65页
     ·水稻总RNA及mRNA浓度与质量检测结果第62-63页
     ·水稻cDNA的获得第63页
     ·插入水稻cDNA片段长度的鉴定第63-64页
     ·部分水稻cDNA序列分析第64页
     ·双元表达载体的酶切鉴定第64页
     ·平末端连接效果的检测结果第64-65页
     ·T-A连接效果的检测结果第65页
   ·小结第65-67页
第四章 农杆菌介导大豆快速高效转化体系的构建第67-76页
   ·传统农杆菌介导大豆转化体系的优化第67-70页
     ·工程菌液制备第67页
     ·大豆种子表面消毒第67-68页
     ·大豆种子萌发及不同外植体的获得第68页
     ·农杆菌侵染大豆外植体第68页
     ·农杆菌与大豆外植体共培养第68页
     ·大豆外植体的丛生芽诱导第68-69页
     ·大豆外植体的芽伸长诱导第69页
     ·大豆外植体的生根诱导第69页
     ·大豆外植体的移栽第69页
     ·发芽培养基中6-苄氨基嘌呤的优化第69页
     ·诱导培养基中激素浓度的优化第69页
     ·其它因子的优化第69-70页
   ·快速、高效农杆菌介导大豆转化体系的构建第70-71页
     ·工程菌液制备第70页
     ·大豆种子表面消毒第70页
     ·大豆种子萌发及外植体的获得第70页
     ·农杆菌侵染大豆外植体第70页
     ·农杆菌与大豆外植体共培养第70页
     ·大豆外植体的移栽第70页
     ·大豆不同基因型的比较第70-71页
   ·结果与分析第71-76页
     ·农杆菌介导大豆子叶节和胚尖转化系统的优化第71-74页
     ·快速、高效农杆菌介导大豆转化体系的建立第74-76页
第五章 携带水稻CDNA大豆转基因植株的检测第76-81页
   ·携带水稻cDNA大豆转基因植株的获得第76页
   ·大豆转基因株系的表型鉴定第76页
   ·大豆转基因株系组织化学GUS基因表达鉴定第76-77页
   ·大豆转基因株系的分子鉴定第77页
     ·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第77页
     ·RT-PCR检测第77页
     ·Southern检测第77页
   ·结果与分析第77-81页
     ·大豆转化再生植株的表型鉴定第77页
     ·大豆转化再生植株的组织化学和分子鉴定第77-81页
第六章 讨论第81-88页
   ·基于水稻全长cDNA的大豆种质创新技术体系的建立第81-85页
     ·高质量水稻全长cDNA的获得第81-82页
     ·载体的筛选和改造第82页
     ·快速、高效农杆菌介导大豆转基因技术体系的建立第82-85页
   ·基于水稻全长cDNA的大豆种质创新技术体系的验证第85页
   ·本研究大豆种质创新技术体系存在的问题第85-86页
     ·cDNA序列的完整性第85-86页
     ·cDNA片段分级准确性第86页
     ·cDNA“基因池”的容量第86页
   ·今后研究计划第86-88页
     ·技术体系的完善第86-87页
     ·技术体系的应用第87-88页
第七章 结论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103页
附录第103-119页
致谢第119-120页
作者简介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贪污罪客观方面若干问题研究
下一篇:腺病毒介导siMan2c1对肿瘤的杀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