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29页 |
1 抗病遗传研究历史与方法 | 第13-18页 |
·基因推导分析 | 第13-14页 |
·常规杂交分析 | 第14-15页 |
·非整倍体法 | 第15页 |
·细胞分子遗传学 | 第15页 |
·同工酶标记 | 第15页 |
·DNA标记 | 第15-18页 |
2 小麦条锈病抗病基因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3 小麦抗条锈基因的分子标记 | 第22-24页 |
4 慢锈基因的QTL定位 | 第24-25页 |
5 持久抗性的机制及育种策略 | 第25-28页 |
·持久抗性的可能抗病机制 | 第26-27页 |
·持久抗性品种的选育 | 第27-28页 |
6 本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8-29页 |
第二章 我国小麦品种抗条锈基因推导及成株抗性鉴定 | 第29-5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7页 |
·小麦品种及供试菌系 | 第30-34页 |
·菌种繁殖 | 第34页 |
·苗期接种和鉴定 | 第34-35页 |
·1B/1R易位检测 | 第35-37页 |
·田间接种与抗性鉴定 | 第37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37-53页 |
·基因推导结果分析 | 第37-39页 |
·成株抗性鉴定结果 | 第39-53页 |
3 讨论 | 第53-57页 |
·苗期基因推导 | 第53-54页 |
·成株抗性鉴定 | 第54-56页 |
·我国的抗条锈育种策略 | 第56-57页 |
第三章 小麦品系周8425B抗条锈基因的分子标记 | 第57-6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7-60页 |
·材料 | 第57页 |
·抗病性鉴定及遗传分析 | 第57-58页 |
·抗条锈基因的分子标记 | 第58-6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0-65页 |
·周8425B中抗条锈基因遗传分析 | 第60页 |
·连锁分析和遗传作图 | 第60-63页 |
·YrZH84,Yr2,Yr6和Yr9对25个条锈菌种的反应型 | 第63页 |
·抗病基因YrZH84的来源 | 第63-65页 |
3 讨论 | 第65-66页 |
·位于7B染色体上的Yr2、Yr6和YrZH84的比较 | 第65页 |
·我国小麦抗条锈病育种 | 第65-66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66-67页 |
·个中国小麦品种(系)苗期基因推导结果 | 第66页 |
·个小麦品种(系)成株抗性鉴定结果 | 第66页 |
3.小麦品系周8425B中抗条锈病基因分子标记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作者简历及发表学术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