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中国城市规划及建设论文

从“海防所城”到“滨海名城”--烟台城市肌理演进及其精神文化内涵解读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目录第6-8页
第一部分 绪论第8-16页
 第一章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第8-11页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第8-9页
   ·选题意义第9-11页
 第二章 论文涉及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1-14页
   ·城市肌理第11-12页
   ·海作为地理环境的特点以及因此而产生的文化第12-13页
     ·地理环境的海第12页
     ·海洋文化第12页
     ·西方文化·海洋文化第12-13页
   ·精神文化第13-14页
 第三章 论文研究的思路和框架第14-16页
   ·论文研究的思路第14-15页
   ·论文研究的思路框架第15-16页
第二部分 各历史阶段城市肌理的精神文化内涵分析第16-42页
 第四章 城市起源阶段——海防所城,海禁时期,中规中矩的“内陆方城”第18-26页
   ·海防所城的设置与内敛的海洋贸易政策第18-19页
   ·中规中矩的方城第19-23页
     ·所城的格局第19-20页
     ·一贯的方形第20-22页
     ·城址选择——“方”的再衍生第22-23页
   ·所城·长城——围护“土地”的内陆城防第23-24页
  小结第24-26页
 第五章 城市形成阶段——开埠城市,条约时代,中体西用的“近海合院”第26-34页
   ·条约时代的开始与开埠城市的形成第26-27页
   ·古老合院的嬗变——两个文明的撞击第27-32页
     ·所城的废置和新城的形成第27-29页
     ·内卷复制中的老合院第29-30页
     ·近海合院的兴建,中体西用的开始第30-32页
   ·新海城·老山城——“文化对抗”之下的拼图第32-33页
  小结第33-34页
 第六章 城市发展阶段——开放城市,开放初期,全盘西化的“海岸高楼”第34-42页
   ·沿海化的大趋势与开放城市的确定第34-35页
   ·全盘西化的海岸高楼,文明优劣观的转变第35-39页
     ·西体西用的海岸高楼第35-37页
     ·富强的标志——文明优劣观的转变第37-39页
   ·海作为地理环境的意义的转变,不平和城市肌理的产生第39-41页
  小结第41-42页
第三部分 城市未来走向初探第42-53页
 第七章 以史鉴今,返本开新——从史上佛教的中国化看当前西方文化的传播方式以寻求产生平和城市肌理的方法第43-48页
   ·史上佛教的成功传播经验第43页
   ·从佛教由“相同“到“不同”的成功传播方式看当前西方文化第43-45页
   ·寻找当前中西方文化中“相同或相近”的部分第45-47页
   ·平和城市肌理的产生第47-48页
 第八章 走向未来的城市——兼收并蓄,平和、温情的滨海名城的开始第48-51页
   ·全面开放与城市远期目标的设定第48-49页
   ·兼收并蓄,平和、温情的滨海名城的开始第49-51页
 第九章 结语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致谢第55-56页
后记 当局者·旁观者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司重整法律制度研究
下一篇:人胚胎视网膜移植到光诱导视网膜变性猪的视网膜下腔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