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虚拟财产的生成环境——互联网络 | 第12-15页 |
第一节 互联网络技术所构造出的虚拟世界 | 第12-13页 |
第二节 虚拟财产问题的提出 | 第13-15页 |
第二章 虚拟财产的概念界定 | 第15-22页 |
第一节 关于虚拟的理解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对于财产概念的厘清 | 第16-21页 |
一、大陆法系民法中的财产概念 | 第17-18页 |
二、英美法系的财产概念 | 第18-20页 |
三、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节 虚拟财产的定义和类型 | 第21-22页 |
第三章 虚拟财产的价值分析 | 第22-30页 |
第一节 边沁的功利主义理论 | 第22-24页 |
第二节 洛克的劳动价值论理论 | 第24-27页 |
第三节 黑格尔的人格延伸理论 | 第27-29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虚拟财产的法律定位 | 第30-47页 |
第一节 不同的历史阶段中“财产”的形式和法律内涵 | 第30-36页 |
一、农业社会 | 第31-32页 |
二、工业社会 | 第32-34页 |
三、信息社会 | 第34-36页 |
第二节 关于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的几种学说 | 第36-42页 |
一、虚拟财产知识产权说 | 第36-37页 |
二、虚拟财产债权说 | 第37-39页 |
三、虚拟财产物权说 | 第39-40页 |
四、虚拟财产的物权属性 | 第40-42页 |
第三节 虚拟财产的出现对财产非物质化革命的进一步推动 | 第42-47页 |
一、关于无形财产 | 第42-43页 |
二、虚拟财产是一种新型的无形财产 | 第43-44页 |
三、虚拟财产进一步推动财产非物质化革命 | 第44-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