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谷胱甘肽的性质、分布与合成 | 第8-9页 |
·谷胱甘肽的功能 | 第9-10页 |
·谷胱甘肽在生物体内的功能 | 第9-10页 |
·谷胱甘肽的其他重要生物学功能 | 第10页 |
·谷胱甘肽的应用及前景 | 第10-11页 |
·谷胱甘肽的研究 | 第11-14页 |
·酶法合成谷胱甘肽 | 第11页 |
·发酵法合成谷胱甘肽 | 第11-14页 |
·谷胱甘肽含量的测定 | 第14-15页 |
·四氧嘧啶法 | 第14页 |
·DTNB 法 | 第14页 |
·碘量法 | 第14-15页 |
·DTNB[5,5'-二硫双-(2-硝基苯甲酸)]-谷胱甘肽还原酶循环法 | 第15页 |
·立题背景及本文的研究任务 | 第15-16页 |
第二章 产还原型谷胱甘肽酵母菌的筛选及初步鉴定 | 第16-26页 |
·材料 | 第16页 |
·采样与初筛供试菌株 | 第16页 |
·培养基 | 第16页 |
·试剂 | 第16页 |
·方法 | 第16-17页 |
·筛选 | 第16-17页 |
·生物量的测定 | 第17页 |
·谷胱甘肽含量分析 | 第17页 |
·菌株鉴定 | 第17-18页 |
·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 | 第17页 |
·基因组DNA 的提取 | 第17-18页 |
·18S rDNA 的扩增 | 第18页 |
·18S rDNA 序列测定及同源性比较、系统分析 | 第18页 |
·结果 | 第18-24页 |
·筛选结果 | 第18-19页 |
·生理生化鉴定 | 第19-24页 |
·结论 | 第24-26页 |
第三章 gsh 1 的克隆及在巴斯德毕赤氏酵母中的表达 | 第26-35页 |
·材料 | 第27页 |
·菌种与质粒 | 第27页 |
·工具酶和试剂 | 第27页 |
·培养基 | 第27页 |
·引物 | 第27页 |
·方法 | 第27-30页 |
·基因组DNA 的提取 | 第27页 |
·gsh 1 基因的扩增 | 第27-28页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8页 |
·大肠杆菌细胞转化 | 第28页 |
·酵母菌细胞的转化 | 第28-29页 |
·表达载体pGAPZA-gsh 1 的构建 | 第29页 |
·转化子PCR 验证 | 第29页 |
·酶活测定 | 第29-30页 |
·重组巴斯得毕赤氏酵母x-33(pGAPZA-gsh 1)发酵实验 | 第30页 |
·重组巴斯得毕赤氏酵母的遗传稳定性 | 第30页 |
·结果 | 第30-34页 |
·gsh 1 基因的PCR 扩增结果 | 第30页 |
·表达载体pGAPZA-gsh 1 的构建 | 第30-31页 |
·重组巴斯得毕赤氏酵母x-33(pGAPZA-gsh 1) 的筛选和鉴定 | 第31-32页 |
·酶活测定 | 第32-33页 |
·重组巴斯得毕赤氏酵母x-33(pGAPZA-gsh 1)发酵实验 | 第33页 |
·重组巴斯得毕赤氏酵母的遗传稳定性 | 第33-34页 |
·结论 | 第34-35页 |
第四章 重组菌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 | 第35-47页 |
·材料 | 第35页 |
·菌株 | 第35页 |
·培养基 | 第35页 |
·方法 | 第35-37页 |
·种子活化 | 第35页 |
·种子培养 | 第35页 |
·发酵 | 第35-36页 |
·分析方法 | 第36-37页 |
·结果 | 第37-46页 |
·重组毕赤氏酵母在不同种子培养基上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37页 |
·发酵时间的确定 | 第37-38页 |
·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 第38-43页 |
·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43-45页 |
·优化后重组菌的发酵过程曲线 | 第45-46页 |
·5 L 发酵罐上重组菌的发酵特性 | 第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主要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