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1 绪论 | 第16-28页 |
·引言 | 第16-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6页 |
·串联侵彻战斗部的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聚能装药侵彻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 第20-25页 |
·动能侵彻体侵彻预损伤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手段及主要内容 | 第26-28页 |
2 聚能装药对钢筋混凝土的侵彻机理研究 | 第28-54页 |
·引言 | 第28页 |
·聚能装药侵彻钢筋混凝土过程描述 | 第28-29页 |
·连续射流侵彻钢筋混凝土分析 | 第29-34页 |
·连续射流侵彻模型 | 第30-32页 |
·连续射流对钢筋混凝土侵彻孔径与穿深关系分析 | 第32-34页 |
·聚能杆式侵彻体侵彻模型 | 第34-46页 |
·引言 | 第34-35页 |
·基本假设和弹靶关系描述 | 第35-36页 |
·基本方程组 | 第36-39页 |
·计算分析及试验验证 | 第39-46页 |
·小结 | 第46页 |
·X装药设计及侵彻钢筋混凝土试验验证 | 第46-52页 |
·聚能杆式侵彻体成型分析 | 第46-48页 |
·不同聚能侵彻体成型与侵彻的比较分析 | 第48-50页 |
·X装药侵彻钢筋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3 动能侵彻体对预损伤混凝土的侵彻机理研究 | 第54-79页 |
·引言 | 第54-55页 |
·弹靶关系描述及基本假设 | 第55页 |
·动能侵彻体对预损伤混凝土的侵彻模型 | 第55-75页 |
·不同头部形状动能侵彻体对预损伤混凝土的侵彻阻力 | 第55-58页 |
·动能侵彻体侵彻预损伤混凝土模型 | 第58-60页 |
·动能侵彻体侵彻圆柱形孔预损伤混凝土计算分析 | 第60-62页 |
·圆柱形孔预损伤混凝土侵彻计算分析与试验验证 | 第62-69页 |
·动能侵彻体侵彻锥形孔预损伤混凝土计算分析 | 第69-72页 |
·损伤区强度对侵彻深度的影响分析 | 第72-75页 |
·数值模拟分析 | 第75-77页 |
·计算模型 | 第75页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75-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4 串联侵彻战斗部侵彻模型及前后级匹配关系研究 | 第79-100页 |
·引言 | 第79页 |
·串联侵彻战斗部侵彻模型及优化 | 第79-87页 |
·串联侵彻战斗部侵彻模型 | 第79-80页 |
·串联侵彻战斗部侵彻模型优化 | 第80-81页 |
·对半无限钢筋混凝土靶的串联侵彻战斗部设计研究 | 第81-83页 |
·基于对有限厚钢筋混凝土侵彻孔径要求的前级聚能装药设计研究 | 第83-87页 |
·前级爆轰场对后级的影响关系研究 | 第87-92页 |
·理论分析模型 | 第87-89页 |
·数值模拟 | 第89-91页 |
·分析与结论 | 第91-92页 |
·后级动能侵彻体增速抛射装置设计与试验研究 | 第92-98页 |
·前言 | 第92页 |
·后级动能侵彻体增速抛射模型 | 第92-97页 |
·后级动能侵彻体增速抛射试验 | 第97-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5 串联侵彻战斗部侵彻钢筋混凝土介质试验研究 | 第100-111页 |
·引言 | 第100页 |
·试验方案 | 第100-103页 |
·串联侵彻战斗部结构 | 第100-101页 |
·靶体设计 | 第101-102页 |
·试验布局 | 第102页 |
·串联侵彻战斗部作用过程 | 第102-103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103-109页 |
·第一组试验 | 第103-107页 |
·第二组试验 | 第107-109页 |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6 结束语 | 第111-114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111-112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12-113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13-114页 |
致谢 | 第114-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1页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及发表的论文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