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缩写词表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前言 | 第10-14页 |
| 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述 | 第10页 |
| 二、华法林的概述 | 第10-11页 |
| 三、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概述 | 第11-12页 |
| 四、本课题的五种可能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因素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 五、本实验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 第13-14页 |
| 临床资料和方法 | 第14-18页 |
| 一.临床资料 | 第14-15页 |
| 二 方法 | 第15-18页 |
| 结果 | 第18-24页 |
| 一、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 第18页 |
| 二、所收集的临床资料结果 | 第18-19页 |
| 三、本临床研究主要结果分析 | 第19-24页 |
| 讨论 | 第24-36页 |
| 一、个体化用药的意义 | 第24-25页 |
| 二、DVT、华法林以及INR间相互关系 | 第25页 |
| 三、华法林用药后48小时内INR的变化值作为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应变量的理论依据 | 第25-26页 |
| 四、华法林的抗凝强度,本实验华法林的抗凝强度 | 第26页 |
| 五、INR变化规律探讨 | 第26-27页 |
| 六、华法林的药理、药效和药代动力学与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 第27-29页 |
| 七、增强或减弱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影响因素 | 第29-30页 |
| 八、国内外对五个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因素研究与本临床研究结果之间的对比 | 第30-32页 |
| 九、各因素在华法林华法林抗凝作用中的重要性和所占比重 | 第32-34页 |
| 十、院内和出院后的治疗指导 | 第34-35页 |
| 十一、本课题研究工作的评价 | 第35页 |
| 十二、研究的局限性 | 第35页 |
| 十三、今后工作的展望 | 第35-36页 |
| 结论 | 第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40页 |
| 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 第40-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48-49页 |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