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前言 | 第8-11页 |
·竹材资源概况及其特点 | 第8-11页 |
·充分利用竹材纤维资源 | 第8页 |
·我国竹材资源分布状况 | 第8页 |
·竹纤维资源的特点 | 第8-9页 |
·竹材用作制浆造纸的历史和现状 | 第9页 |
·目前利用木材纤维造纸发展面临的问题 | 第9-11页 |
2.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竹材霉变机理的研究 | 第11-14页 |
·竹材霉腐真菌的研究 | 第12页 |
·竹材三种主要霉朽形式 | 第12-13页 |
·褐腐 | 第12页 |
·白腐 | 第12-13页 |
·软腐 | 第13页 |
·几种霉菌的致霉特性及对竹材的危害 | 第13-14页 |
·竹材的防霉防腐 | 第14-16页 |
·国内外对竹材的防腐处理方法研究概述 | 第14-15页 |
·竹材用防腐剂概述 | 第15页 |
·竹材防腐方法概述 | 第15-16页 |
·物理方法 | 第15-16页 |
·化学方法 | 第16页 |
·竹材制浆的研究 | 第16-19页 |
·竹材的化学组分及其特点 | 第16-17页 |
·竹材制浆机理的研究 | 第17页 |
·竹材制浆技术 | 第17-19页 |
·烧碱法(AP法)制浆 | 第18页 |
·添加AQ的制浆技术 | 第18页 |
·硫酸盐法制浆 | 第18-19页 |
·亚硫酸盐葸醌法制浆 | 第19页 |
·纸浆漂白的研究 | 第19-22页 |
·纸浆漂白技术新进展 | 第19页 |
·竹材漂白技术的改进研究 | 第19-20页 |
·二氧化氯用于竹材漂白的研究 | 第20-22页 |
3.材料与实验方法 | 第22-26页 |
·原料准备 | 第22页 |
·原料 | 第22页 |
·菌种培养 | 第22页 |
·霉菌菌种的接种 | 第22页 |
·实验方法 | 第22-26页 |
·蒸煮 | 第22-23页 |
·纸浆得率的测定 | 第22-23页 |
·纸浆卡伯值测定 | 第23页 |
·黑液残碱测定 | 第23页 |
·漂白 | 第23-24页 |
·纸浆白度的测定 | 第23页 |
·返黄值测定 | 第23页 |
·氯化(C) | 第23页 |
·碱处理(E) | 第23-24页 |
·次氯酸盐漂白(H) | 第24页 |
·过氧化氢补充漂白(P) | 第24页 |
·二氧化氯漂白(D) | 第24页 |
·打浆 | 第24-25页 |
·打浆度的测定 | 第24页 |
·物理强度的测定 | 第24-25页 |
·紫外光谱分析 | 第25页 |
·原料化学成分的分析 | 第25页 |
·水分的测定 | 第25页 |
·苯醇抽提物的测定 | 第25页 |
·综纤维素的测定 | 第25页 |
·木素的测定 | 第25页 |
·灰分的测定 | 第25页 |
·原料内部结构的测定 | 第25-26页 |
4.结果与讨论 | 第26-55页 |
·霉变对竹材内部形态结构变化影响的研究 | 第26-29页 |
·霉变对竹材外观形态结构变化影响的研究 | 第29-31页 |
·霉变对竹材化学组成变化影响的研究 | 第31-35页 |
·霉变对青皮竹制浆性能影响的研究 | 第35-47页 |
·新鲜竹材蒸煮性能的研究 | 第35-36页 |
·新鲜竹材KP-AQ法蒸煮工艺条件的确定 | 第36-40页 |
·KP-AQ法蒸煮各因素对新鲜竹材得率和残碱的影响 | 第37-39页 |
·KP-AQ法蒸煮各因素对新鲜竹材卡伯值及脱木素选择性的影响的研究 | 第39-40页 |
·黑曲霉霉变竹材KP-AQ法蒸煮工艺的研究 | 第40-43页 |
·KP-AQ法蒸煮各因素对黑曲霉变竹材得率和残碱影响的研究 | 第41-43页 |
·KP-AQ法蒸煮各因素对黑曲霉霉变竹材资料卡伯值及脱木素选择性的影响 | 第43页 |
·根霉霉变竹材KP-AQ法蒸煮工艺条件的确定 | 第43-47页 |
·KP-AQ法蒸煮各因素对根霉霉变竹材得率和残碱的影响 | 第44-46页 |
·KP-AQ法蒸煮各因素对根霉变卡伯值及脱木素选择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霉变对青皮竹纸浆漂白性能影响的研究 | 第47-54页 |
·CEH/CEHP漂程中总用氯量对浆料白度、返黄的影响 | 第47-50页 |
·DED漂程总ClO_2用量对漂白白度及P.C.值影响的研究 | 第50-51页 |
·D_0E_0D_1E_1D_2漂程总ClO_2用量对白度及P.C.值影响的研究 | 第51-53页 |
·最佳漂白条件漂白浆料白度及其P.C.值的研究 | 第53-54页 |
·霉变对竹材浆料成纸物理性能影响的研究 | 第54-55页 |
5.结论 | 第55-57页 |
6.论文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 第57-58页 |
7.论文有待继续探讨之处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详细摘要 | 第62-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