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弹式拒绝服务攻击的研究与对策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2页 |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0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0页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0-12页 |
第二章 网络安全及拒绝服务攻击的研究 | 第12-33页 |
·网络安全的现状 | 第12-15页 |
·漏洞产生的原因 | 第12-13页 |
·漏洞多的原因 | 第13页 |
·补丁并非万能 | 第13-15页 |
·拒绝服务攻击的现状,原理及研究 | 第15-30页 |
·拒绝服务攻击问题的严重性 | 第16-17页 |
·相关问题的定义 | 第17-18页 |
·攻击者的目的 | 第18-20页 |
·DRDoS攻击的典型过程 | 第20-21页 |
·几种典型的拒绝服务攻击 | 第21-30页 |
·拒绝服务攻击的发展趋势 | 第30-32页 |
·攻击程序的安装 | 第30-31页 |
·攻击程序的利用 | 第31页 |
·攻击的影响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拒绝服务攻击对策的研究 | 第33-47页 |
·拒绝服务攻击的检测 | 第33-35页 |
·减轻拒绝服务攻击的危害 | 第35-40页 |
·增强容忍性 | 第35-40页 |
·入口过滤 | 第37-39页 |
·基于路由的过滤 | 第39-40页 |
·拒绝服务攻击的追踪 | 第40-44页 |
·包标记 | 第40页 |
·日志记录 | 第40-41页 |
·连接测试 | 第41-42页 |
·ICMP追踪(iTrace) | 第42-43页 |
·Centertrack | 第43-44页 |
·其他旨在提高系统或网络安全性的策略 | 第44-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自适应流量控制服务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47-53页 |
·抵御策略 | 第47-49页 |
·反应减轻策略 | 第47-48页 |
·预防减轻策略 | 第48页 |
·缓解策略的效率 | 第48-49页 |
·由IP地址拥有者控制着的分布式流量控制体系 | 第49-50页 |
·网络流量控制服务 | 第49页 |
·自适应设备的功能性 | 第49-50页 |
·攻击预防和防御 | 第50页 |
·出现的功能应用 | 第50-51页 |
·安全的考虑 | 第51页 |
·部署的动机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自适应流量控制系统框架及方案比较 | 第53-58页 |
·网络模型 | 第53-55页 |
·节点结构 | 第54页 |
·可拓展性 | 第54-55页 |
·陷阱系统 | 第55-56页 |
·自适应分布流量控制系统的优点与缺陷 | 第56-57页 |
·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58-59页 |
·主要工作总结 | 第58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58页 |
·展望进一步研究工作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