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红外光谱法研究纳米MO2(M=Ti, Si)光解气相乙醇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8页 |
·纳米材料 | 第11-14页 |
·纳米材料的概念 | 第11页 |
·纳米材料的性质 | 第11-13页 |
·纳米材料的应用 | 第13页 |
·纳米材料的前景 | 第13-14页 |
·纳米TiO_2光催化氧化机理 | 第14-18页 |
·纳米TiO_2光催化降解VOC_s的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反应历程 | 第18页 |
·基元反应 | 第18-19页 |
·吸附行为 | 第19页 |
·亲水性 | 第19-20页 |
·氧物种 | 第20页 |
·活性影响因素 | 第20-21页 |
·纳米SiO_2的应用现状 | 第21页 |
·纳米SiO_2的制备方法 | 第21-23页 |
·气相法 | 第21-22页 |
·溶胶-凝胶法 | 第22页 |
·反相胶束微乳液法 | 第22-23页 |
·沉淀法 | 第23页 |
·硅单质法 | 第23页 |
·硅灰石合成法 | 第23页 |
·纳米SiO_2在光催化领域的探索 | 第23-25页 |
·原位红外光谱技术研究光催化反应 | 第25-27页 |
·课题设计的意义 | 第27-28页 |
2 实验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研究目的 | 第28页 |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3 纳米管TiO_2的制备与表征 | 第29-34页 |
·实验药剂 | 第29页 |
·实验仪器 | 第29页 |
·实验方法与过程 | 第29页 |
·纳米管的表征 | 第29-33页 |
·本章小节 | 第33-34页 |
4 纳米管TiO_2的光催化性能 | 第34-46页 |
·实验材料 | 第34页 |
·实验装置 | 第34-36页 |
·红外光谱仪 | 第34-35页 |
·原位红外池 | 第35页 |
·固体样片 | 第35页 |
·紫外光源 | 第35-36页 |
·实验流程 | 第36-3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7-45页 |
·红外吸收谱解析 | 第37-39页 |
·目标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 第39-40页 |
·预处理温度对纳米管光催化效果的影响 | 第40-41页 |
·预处理酸度对纳米管光催化效果的影响 | 第41页 |
·氧气对光催化效果的影响 | 第41-42页 |
·起始浓度对纳米管光催化效果的影响 | 第42-43页 |
·光源对纳米管光催化效果的影响 | 第43页 |
·纳米管重复使用对光催化效果的影响 | 第43-44页 |
·纳米管和纳米粒子光催化效果的比较 | 第44-45页 |
·本章小节 | 第45-46页 |
5 纳米SiO_2光化学吸附和分解乙醇 | 第46-61页 |
·气相二氧化硅的物性参数 | 第46页 |
·样品处理 | 第46-47页 |
·实验流程 | 第47页 |
·实验结果 | 第47-53页 |
·固体表面 | 第47-50页 |
·气相介质 | 第50-53页 |
·结果讨论 | 第53-60页 |
·气相SiO_2表面的活性位 | 第53-56页 |
·光催化氧化一氧化碳的机理 | 第56-58页 |
·乙醛在SiO_2表面形成的机制 | 第58-59页 |
·一氧化碳及其含氢键一氧化碳复合物的形成机制 | 第59-60页 |
·本章小节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