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绪论 | 第1-19页 |
| ·引言 | 第12-14页 |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6页 |
| ·学术指导思想及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大同晚古生代含煤盆地区域地质背景 | 第19-30页 |
| ·引言 | 第19页 |
| ·大同晚古生代含煤盆地区域地层概况 | 第19-23页 |
| ·大同晚古生代含煤盆地区域构造概况 | 第23-25页 |
| ·大同晚古生代含煤盆地岩浆活动 | 第25-28页 |
| ·大同晚古生代含煤盆地地质沉积发展史 | 第28-30页 |
| 第三章 大同晚古生代含煤盆地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及物源区探讨 | 第30-48页 |
| ·引言 | 第30-31页 |
| ·大同晚古生代含煤盆地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 | 第31-33页 |
| ·大同晚古生代含煤盆地砂岩特征及物源区构造背景 | 第33-48页 |
| ·大同晚古生代含煤盆地的地层格架 | 第33-36页 |
| ·大同晚古生代含煤盆地石炭系砂岩特征及陆源区构造背景 | 第36-41页 |
| ·大同晚古生代含煤盆地二叠系砂岩特征及陆源区构造背景 | 第41-48页 |
| 第四章 大同晚古生代含煤盆地的沉积演化史 | 第48-75页 |
| ·引言 | 第48页 |
| ·大同晚古生代含煤盆地石炭世沉积演化史 | 第48-64页 |
| ·大同晚古生代含煤盆地二叠世沉积演化史 | 第64-75页 |
| 第五章 大同晚古生代含煤盆地的后期演变 | 第75-77页 |
| ·引言 | 第75页 |
| ·印支运动对大同晚古生代含煤盆地的影响 | 第75-76页 |
| ·燕山运动对大同晚古生代含煤盆地的影响 | 第76-77页 |
| 第六章 结语 | 第77-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