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冷水动态制冰系统中过冷却器的仿真与优化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1页 |
·蓄冷技术简介 | 第10-11页 |
·蓄冷技术发展的社会背景 | 第10页 |
·蓄冷技术分类 | 第10-11页 |
·过冷水动态制冰技术简介 | 第11-17页 |
·动态制冰技术的发展 | 第11-12页 |
·过冷水动态制冰系统的组成 | 第12-13页 |
·过冷水动态制冰技术的原理 | 第13-14页 |
·过冷水动态制冰技术的优缺点 | 第14-15页 |
·本制冰试验系统主要部件及特点 | 第15-17页 |
·目前过冷水动态制冰技术的研究进展与方向 | 第17-19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研究方向 | 第19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9-21页 |
第二章 过冷却器及其设计 | 第21-41页 |
·过冷却器的类型与性能要求 | 第21-24页 |
·多管型套管式换热器介绍 | 第24-27页 |
·概述 | 第24-25页 |
·本制冰系统采用的多管型套管式换热器 | 第25-27页 |
·多管型套管式过冷却器的设计 | 第27-34页 |
·过冷却器设计说明 | 第27页 |
·过冷却器设计计算 | 第27-34页 |
·结论 | 第34页 |
·过冷却器的计算机设计方法 | 第34-40页 |
·MATLAB简介 | 第34-37页 |
·过冷却器的数学模型 | 第37页 |
·过冷却器的设计程序 | 第37-38页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38-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套管式过冷却器的仿真 | 第41-61页 |
·仿真方法概述 | 第41-44页 |
·建模方法 | 第41-42页 |
·模型的简化 | 第42页 |
·编制计算程序 | 第42-43页 |
·计算程序框图 | 第43-44页 |
·过冷却器数学模型 | 第44-49页 |
·内管(水侧)换热系数 | 第45-46页 |
·管间(冷媒侧)换热系数 | 第46-48页 |
·控制方程组 | 第48-49页 |
·分布参数模型的求解 | 第49-52页 |
·控制方程组的离散 | 第49-51页 |
·模型源程序及算法流程 | 第51-52页 |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52-56页 |
·仿真结果与设计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53页 |
·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 | 第53-56页 |
·过冷却器数学模型的优化与仿真 | 第56-60页 |
·内管(水侧)换热系数 | 第56页 |
·管间(冷媒侧)换热系数 | 第56-57页 |
·过冷却器优化模型的仿真 | 第57-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四章 套管式过冷却器的优化研究 | 第61-76页 |
·单目标最优化设计 | 第61-65页 |
·目标函数 | 第62页 |
·A与W的数学模型--热平衡方程 | 第62-64页 |
·过冷却器的单目标最优化分析 | 第64-65页 |
·双目标模糊优化设计 | 第65-69页 |
·流动压降计算与模糊性分析 | 第65页 |
·过冷却器结构参数双目标模糊优化模型 | 第65-66页 |
·隶属函数的确定 | 第66-67页 |
·过冷却器结构优化分析 | 第67-69页 |
·三目标模糊优化设计 | 第69-74页 |
·多目标模糊优化模型的建立 | 第69-72页 |
·过冷却器的三目标模糊优化设计分析 | 第72-73页 |
·直接蒸发式过冷却器的优化模型与仿真 | 第73-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五章 不同参数对过冷却器过冷度和结冰的影响 | 第76-84页 |
·不同参数对过冷却器出口过冷度的影响 | 第76-80页 |
·结构参数对过冷却器出口过冷度的影响 | 第76-77页 |
·运行参数对过冷却器出口过冷度的影响 | 第77-78页 |
·与试验结论的对比分析 | 第78-80页 |
·其它因素对过冷度和结冰的影响 | 第80-83页 |
·过冷水过冷度的影响因素 | 第80-81页 |
·过冷水结冰的影响因素 | 第81-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4-86页 |
·本文的研究总结 | 第84-85页 |
·下一步研究的内容和发展方向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