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色理论的高速铁路桥路分界高度选择原则的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6页 |
·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7-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辅助决策系统研究的提出 | 第12-14页 |
·具体研究背景与社会发展的需求 | 第12-13页 |
·从定性到定量综合方法的启发 | 第13-14页 |
·本文研究的技术思路与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以桥代路决策的影响因素 | 第16-25页 |
·路基变形的影响 | 第16-17页 |
·路基工程造价影响因素 | 第17-19页 |
·路基工程造价影响因素 | 第17-18页 |
·筑路材料来源的影响 | 第18页 |
·土地占用费用的影响 | 第18-19页 |
·节约土地和环境保护影响因素 | 第19-22页 |
·节约土地 | 第19-20页 |
·土地占用的机会成本 | 第20页 |
·土地与环保因子 | 第20-22页 |
·养护维修因素 | 第22-23页 |
·桥梁结构因素 | 第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3章 基于灰色理论的桥路分界高度决策 | 第25-51页 |
·灰色系统理论概述 | 第25-29页 |
·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 | 第25页 |
·灰色系统概念 | 第25-27页 |
·灰色系统的基本原理 | 第27-29页 |
·灰色系统理论的基本方法 | 第29-33页 |
·灰色系统综合分析 | 第29-31页 |
·本征灰色系统的建模与预测方法 | 第31-32页 |
·非本征灰色系统的建模与预测方法 | 第32-33页 |
·桥路分界高度选择的特点及灰色理论的适宜性 | 第33-34页 |
·桥路分界路堤最优高度选择的灰关联分析模型 | 第34-42页 |
·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35-36页 |
·灰关联分析的基本特征 | 第36-37页 |
·桥路分界高度选择综合决策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37-39页 |
·建立和求解灰关联分析模型 | 第39-42页 |
·应用举例 | 第42-51页 |
·确定决策矩阵 | 第43-44页 |
·初始化处理数据 | 第44-46页 |
·确定参考数据列,求关联系数、关联度 | 第46-47页 |
·确定最佳方案 | 第47页 |
·结果分析 | 第47-51页 |
第4章 层次分析法确定影响因素权重 | 第51-60页 |
·层次分析法概述 | 第51页 |
·层次分析的一般步骤 | 第51-53页 |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第53页 |
·构造成对比较矩阵 | 第53-54页 |
·作一致性检验 | 第54页 |
·计算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确定因素的权重 | 第54-55页 |
·层次分析法的改进 | 第55-57页 |
·应用举例 | 第57-60页 |
第5章 桥路分界路堤高度辅助决策系统 | 第60-92页 |
·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 | 第60-61页 |
·系统的功能和结构 | 第61-64页 |
·功能简介 | 第61-62页 |
·系统结构 | 第62-64页 |
·实例应用 | 第64-91页 |
·工程概况 | 第64-68页 |
·典型工点概述 | 第68-70页 |
·软件系统计算 | 第70-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结论及建议 | 第92-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0页 |
附录1:权重数据表 | 第100-101页 |
附录2:软土地基路基沉降数据表 | 第101-105页 |
附录3:路基各单项工程单价数据表 | 第105-10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