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在大尺度板式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 ·后浇带原理 | 第9-10页 |
| ·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 ·力学性质研究 | 第10-12页 |
| ·计算理论研究 | 第12-13页 |
| ·仿真分析研究 | 第13-14页 |
| ·化学补偿研究 | 第14页 |
| ·施工方法研究 | 第14-15页 |
| ·规范有关规定 | 第15-16页 |
| ·后浇带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温度收缩机理及温度收缩应力 | 第18-34页 |
| ·混凝土温度收缩裂缝机理 | 第18-24页 |
| ·混凝土裂缝概念 | 第18页 |
| ·温度裂缝及收缩裂缝机理 | 第18-19页 |
| ·主要影响因素 | 第19-22页 |
| ·物理力学性质 | 第22-24页 |
| ·混凝土温度经验公式 | 第24-26页 |
| ·绝热温升计算 | 第24-25页 |
| ·中心最高温度计算 | 第25页 |
| ·表面温度计算 | 第25-26页 |
| ·温度收缩应力 | 第26-33页 |
| ·地基水平阻力 | 第26-27页 |
| ·温度收缩应力 | 第27-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有限元仿真分析 | 第34-51页 |
| ·温度场基本方程 | 第34-38页 |
| ·热传导方程 | 第34-35页 |
| ·单元热平衡有限元方程 | 第35-36页 |
|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第36-38页 |
| ·有限元分析模型 | 第38-40页 |
| ·有限元分析意义 | 第38-39页 |
| ·温度场分析模型 | 第39页 |
| ·应力场分析模型 | 第39-40页 |
| ·混凝土温度场及应力场仿真分析 | 第40-43页 |
| ·模型说明 | 第40-41页 |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1-43页 |
| ·混凝土长度效应仿真分析 | 第43-46页 |
| ·模型说明 | 第43-44页 |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4-46页 |
| ·后浇带仿真分析 | 第46-50页 |
| ·模型说明 | 第46-47页 |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7-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四章 后浇带设置间距 | 第51-58页 |
| ·后浇带设置间距 | 第51-52页 |
| ·后浇带设置间距公式 | 第51-52页 |
| ·不考虑初始应力的后浇带间距 | 第52页 |
| ·后浇带设置间距影响因素分析 | 第52-57页 |
| ·控制混凝土温升 | 第53-54页 |
| ·减少体积收缩 | 第54-55页 |
| ·配筋对极限拉伸的影响 | 第55-56页 |
| ·减小地基阻力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五章 无缝设计 | 第58-69页 |
| ·混凝土膨胀剂与补偿收缩混凝土 | 第58-61页 |
| ·混凝土膨胀剂 | 第58-59页 |
| ·补偿收缩混凝土 | 第59-61页 |
| ·基本参数的确定 | 第61-65页 |
| ·预压应力 | 第61-62页 |
| ·限制膨胀率 | 第62-63页 |
| ·补偿收缩混凝土后浇带设置间距 | 第63-65页 |
| ·无缝设计 | 第65-67页 |
| ·无缝设计概念 | 第65页 |
| ·膨胀加强带补偿原理 | 第65-66页 |
| ·膨胀加强带设置间距 | 第66-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 ·结论 | 第69-70页 |
| ·展望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