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创性声明 | 第1-3页 |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1 引言 | 第10-29页 |
1.1 研究的意义 | 第10-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1.5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9-29页 |
1.5.1 民营化 | 第19-21页 |
1.5.2 公有企业 | 第21-24页 |
1.5.3 公有企业的类型 | 第24-27页 |
1.5.4 产权、所有权与所有制 | 第27-29页 |
2 中心发达国家民营化改革理论述评 | 第29-37页 |
2.1 民营化的理论基础 | 第30-33页 |
2.1.1 社会哲学学派 | 第31-32页 |
2.1.2 货币主义学派 | 第32页 |
2.1.3 公共选择学派 | 第32-33页 |
2.1.4 新制度经济学派 | 第33页 |
2.2 中心发达国家民营化改革 | 第33-37页 |
3 我国民营化改革理论述评 | 第37-53页 |
3.1 民营化幅度的理论基础和争论 | 第37-41页 |
3.1.1 以西方产权理论为基础的彻底私有化理论 | 第37-38页 |
3.1.2 以西方委托代理理论、契约理论和企业家理论为基础形成的公有企业民营化理论 | 第38页 |
3.1.3 以西方信息理论和竞争理论为基础的公有企业民营化理论 | 第38-39页 |
3.1.4 以产业组织理论以及市场失灵理论为基础的公有企业民营化理论 | 第39页 |
3.1.5 以超产权理论为基础的公有企业民营化理论 | 第39-40页 |
3.1.6 以公有企业宏观效率论为基础的公有企业民营化理论 | 第40-41页 |
3.1.7 有企业比重的内生决定理论 | 第41页 |
3.2 民营化模式的理论流派 | 第41-42页 |
3.2.1 自发私有化模式与简单过渡模式 | 第41页 |
3.2.2 双轨民营化模式 | 第41-42页 |
3.2.3 分类民营化模式 | 第42页 |
3.2.4 股权转债权模式 | 第42页 |
3.2.5 多元渐进模式 | 第42页 |
3.3 开放角度下我国民营化理论的评价和选择 | 第42-53页 |
3.3.1 民营化幅度的理论评价和选择 | 第43-45页 |
3.3.2 公有企业民营化模式理论的分析和选择 | 第45-46页 |
3.3.3 我国公有(经济)企业民营化工具的选择 | 第46-49页 |
3.3.4 我国民营化的实证研究 | 第49-53页 |
4 中国林业产业公有经济民营化模式及公有经济行为与效率的理论分析 | 第53-65页 |
4.1 民营化模式的理论分析 | 第53-55页 |
4.2 公有经济行为与效率理论分析 | 第55-65页 |
4.2.1 公有林业企业的投资决策行为 | 第56-58页 |
4.2.2 公有林业企业对市场的垄断行为 | 第58-59页 |
4.2.3 公有林业企业偏离边际成本的定价行为 | 第59页 |
4.2.4 公有林业企业员工的惰性行为 | 第59-61页 |
4.2.5 公有林业企业的质量控制行为 | 第61-62页 |
4.2.6 政府行为与公有林业经济运行效率 | 第62-65页 |
5 中国林业产业民营化改革回顾与产业现状考察 | 第65-92页 |
5.1 林业产业民营化的原因和历程 | 第65-69页 |
5.1.1 民营化的原因 | 第65页 |
5.1.2 民营化历程 | 第65-69页 |
5.2 林业产业民营化改革的具体方式及成果 | 第69-75页 |
5.2.1 民营化的方式 | 第69-74页 |
5.2.2 民营化改革的成果 | 第74-75页 |
5.3 中国林业产业的总体考察 | 第75-79页 |
5.3.1 产业分类 | 第75-76页 |
5.3.2 林业产业的总体考察 | 第76-79页 |
5.4 林业的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 第79-87页 |
5.4.1 林业产业结构的构成 | 第80-84页 |
5.4.2 林业产业的特点 | 第84-87页 |
5.5 林业产业存在的问题 | 第87-92页 |
5.5.1 用材林资源基础较弱 | 第88页 |
5.5.2 林业产业整体素质和效率不高 | 第88-89页 |
5.5.3 结构不尽合理 | 第89页 |
5.5.4 缺乏统一的产业政策体系 | 第89-90页 |
5.5.5 非公有经济在产业内分布极不均衡 | 第90-92页 |
6 民营化改革对林业产业所有制结构的影响分析 | 第92-108页 |
6.1 转轨时期所有制结构的演进 | 第92-93页 |
6.2 所有制结构演进的模式一渐进式创新 | 第93-94页 |
6.3 林业经济成份的分类 | 第94-96页 |
6.3.1 经济成分分类标准 | 第95页 |
6.3.2 经济成分的推算方法 | 第95-96页 |
6.3.3 林业产业经济成分与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关系 | 第96页 |
6.4 林业产业中各主要行业的所有制总体情况分析 | 第96-100页 |
6.4.1 各种所有制经济比重分析 | 第96-99页 |
6.4.2 林业产业中单一所有制形式的企业数量和比重分析 | 第99-100页 |
6.5 林业产业经济成分的专项分析 | 第100-104页 |
6.5.1 林业产业中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分析 | 第100-101页 |
6.5.2 林业产业国有经济控股情况分析 | 第101-102页 |
6.5.3 公有制经济的产业分布及不同产业中公有制经济地位的分析 | 第102页 |
6.5.4 公有制经济变动分析 | 第102-104页 |
6.6 林业产业所有制结构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 | 第104-108页 |
6.6.1 林业产业所有制结构的主要特征 | 第104-105页 |
6.6.2 当前林业产业所有制结构存在的问题 | 第105-106页 |
6.6.3 林业产业所有制结构演进的趋势 | 第106-108页 |
7 民营化改革对中国林业产业效率的影响分析 | 第108-118页 |
7.1 林业产业不同所有制经济的销售、就业、资本分布及股权结构 | 第109-114页 |
7.1.1 不同所有制经济的销售产值、就业和资本分布 | 第109-112页 |
7.1.2 林业产业不同类型经济的资本股权结构的比较 | 第112-114页 |
7.2 所有制变量对产业效率的实证分析 | 第114-117页 |
7.2.1 模型的设计 | 第114-115页 |
7.2.2 样本数据的选取 | 第115页 |
7.2.3 模型的估算 | 第115-117页 |
7.3 分析的结论 | 第117-118页 |
8 中国林业产业进一步民营化的客观分析 | 第118-138页 |
8.1 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还有待提高 | 第118-120页 |
8.2 继续民营化改革的经济基础和政策导向 | 第120-126页 |
8.2.1 可持续发展要求大力发展林业产业 | 第120-121页 |
8.2.2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为林业产业进一步民营化奠定了经济基础 | 第121-122页 |
8.2.3 市场经济体系正在逐渐走向完善 | 第122-123页 |
8.2.4 林业产业正在成为收益率较高的领域 | 第123-124页 |
8.2.5 党和政府日益重视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 第124-126页 |
8.3 民营化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必然要求 | 第126-127页 |
8.4 民营化改革是深化政府林业规制改革的重要途径 | 第127-130页 |
8.5 民营化可减轻政府负担和提高投资效率 | 第130-136页 |
8.5.1 民营化可弥补林业的投入不足 | 第130-132页 |
8.5.2 民营化可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 第132-134页 |
8.5.3 民营化有利于提高林业投资效率 | 第134-136页 |
8.6 需求增长对民营化改革的支持作用 | 第136-138页 |
9 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138-143页 |
9.1 结论 | 第138-141页 |
9.2 政策建议 | 第141-143页 |
10 结束语 | 第143-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51页 |
个人简介 | 第151-152页 |
导师简介 | 第152-153页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第153-154页 |
致谢 | 第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