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IP的多方通信控制和管理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 图目录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5页 |
|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SIP 协议介绍 | 第15-23页 |
| ·SIP 的发展历史 | 第15页 |
| ·SIP 中的功能实体和应用场合 | 第15-18页 |
| ·用户代理(User Agent) | 第16页 |
| ·背靠背的用户代理(828UA) | 第16-17页 |
| ·代理服务器(Proxy) | 第17-18页 |
| ·注册服务器(Registrar) | 第18页 |
| ·重定向服务器(Redirect Server) | 第18页 |
| ·SIP 操作描述 | 第18-22页 |
| ·请求消息 | 第18-19页 |
| ·响应消息 | 第19页 |
| ·SIP 消息格式 | 第19-21页 |
| ·典型SIP 呼叫会话流程 | 第21-22页 |
| ·SIP 好的特性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基于SIP 的多媒体会议系统 | 第23-35页 |
| ·系统总体目标 | 第23-24页 |
| ·系统总体结构 | 第24-27页 |
| ·几种流行的会议组织模型 | 第24-25页 |
| ·基于SIP 的紧耦合多媒体会议系统结构 | 第25-26页 |
| ·基于SIP 的紧耦合多媒体会议系统组件交互 | 第26-27页 |
| ·系统设计方案 | 第27-35页 |
| ·信令控制:SIP 协议 | 第27-28页 |
| ·音频编解码 | 第28-30页 |
| ·视频编解码 | 第30页 |
| ·媒体流数据发送:RTP/RTCP | 第30-31页 |
| ·Mixer 混合多媒体设计 | 第31-32页 |
| ·会议系统扩展设计 | 第32-35页 |
| 第四章 基于SIP 的多方通信控制机制设计 | 第35-49页 |
| ·基于SIP 的多方通信控制机制设计目标 | 第35页 |
| ·基于SIP 的多方通信控制机制功能需求 | 第35-36页 |
| ·多方通信控制的交互场景设计 | 第36-37页 |
| ·基于SIP 的多方通信控制框架 | 第37-39页 |
| ·功能实体定义 | 第38页 |
| ·交互接口定义 | 第38-39页 |
| ·主要操作流程定义 | 第39页 |
| ·基于SIP 的多方通信控制框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 第39-49页 |
| ·远程配置设计-XCAP 协议 | 第40-42页 |
| ·会议控制策略存储方案设计 | 第42-45页 |
| ·XML 简介 | 第42页 |
| ·会议策略元素定义 | 第42-45页 |
| ·成员策略操作设计 | 第45-46页 |
| ·媒体策略操作设计 | 第46-47页 |
| ·会议策略状态通知机制 | 第47-49页 |
| 第五章 基于SIP 的多方通信控制机制实现 | 第49-69页 |
| ·子系统开发和运行环境 | 第49页 |
| ·软件模块 | 第49-51页 |
| ·Provision Server 主控模块 | 第51-53页 |
| ·ProvisionServer 对象 | 第51页 |
| ·pserver 可执行程序 | 第51-53页 |
| ·远程配置模块 | 第53-62页 |
| ·远程登录操作流程 | 第53-55页 |
| ·LoadUserNames实现流程 | 第55-56页 |
| ·Edit 用户实现流程 | 第56-60页 |
| ·Delete 用户实现流程 | 第60-62页 |
| ·服务器交互模块 | 第62-65页 |
| ·对象交互介绍 | 第62页 |
| ·主动查询实现 | 第62-63页 |
| ·SUBSCRIBE和NOTIFY机制实现 | 第63-65页 |
| ·界面实现 | 第65-69页 |
| 第六章 总结 | 第69-73页 |
| ·论文小结 | 第69-70页 |
| ·论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点 | 第70-71页 |
| ·下一步的工作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 作者简历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