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2页 |
第二章 关于竞争力的一般理论 | 第12-31页 |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 第12-17页 |
一、重商主义 | 第12-13页 |
二、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模型 | 第13页 |
三、大卫·李嘉图的相对优势模型 | 第13-14页 |
四、保护贸易论 | 第14-15页 |
五、要素禀赋论 | 第15-17页 |
六、新增长贸易理论 | 第17页 |
七、战略贸易理论 | 第17页 |
第二节 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理论 | 第17-19页 |
第三节 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理论研究 | 第19-27页 |
一、生产要素 | 第22-23页 |
二、需求条件 | 第23-24页 |
三、相关支持产业 | 第24-25页 |
四、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同业竞争 | 第25-27页 |
第四节 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方法与实践 | 第27-29页 |
第五节 国内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发达成员国与发展中国家农业支持 | 第31-57页 |
第一节 发达成员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 | 第31-52页 |
一、美国的农业支持政策 | 第33-42页 |
二、欧盟的农业支持政策 | 第42-49页 |
三、韩国的农业支持政策 | 第49-51页 |
四、日本的农业保护政策体系 | 第51-52页 |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农业保护政策 | 第52-54页 |
第三节 各国农业保护比较 | 第54-55页 |
第四节 农业保护的一般规律 | 第55-57页 |
第四章 我国的农业保护政策 | 第57-77页 |
第一节 农业与国内支持政策 | 第57-61页 |
一、农业政策的一般理论 | 第57-59页 |
二、农业是一个需要政策扶持的特殊产业 | 第59-61页 |
第二节 农业国内支持政策的国内外比较 | 第61-71页 |
一、中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的一般情况 | 第61-65页 |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65-66页 |
三、我国与发达国家农业国内支持政策的比较 | 第66-71页 |
第三节 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的改革与调整 | 第71-77页 |
一、加大支持力度,增加国家对农业的预算 | 第71-73页 |
二、以WTO规则为导向,优化农业国内支持政策结构 | 第73-74页 |
三、对“绿箱政策”支持的项目应择优重点扶持 | 第74-77页 |
第五章 我国农产品如何破译绿色贸易壁垒 | 第77-90页 |
第一节 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及特征 | 第77-82页 |
一、绿色贸易壁垒产生 | 第77-79页 |
二、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 第79-80页 |
三、绿色贸易壁垒的特征 | 第80-82页 |
第二节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 | 第82-85页 |
一、对农产品出口的总体影响 | 第82-84页 |
二、对农产品出口加工企业的影响 | 第84页 |
三、我国农产品质量有待提高 | 第84-85页 |
第三节 我国农产品破译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 第85-90页 |
一、提高农产品卫生安全质量 | 第85-86页 |
二、树立清洁生产观念,生产无公害食品 | 第86-87页 |
三、创建无公害生产基地,加快动植物无规定疫病区建设 | 第87页 |
四、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搞好认证与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 第87-90页 |
第六章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 第90-96页 |
第一节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概念 | 第90页 |
第二节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 第90-94页 |
一、产品的质量 | 第91-92页 |
二、产品的价格 | 第92页 |
三、企业的信誉度 | 第92-94页 |
第三节 农产品竞争力的形成过程 | 第94-96页 |
第七章 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 第96-115页 |
第一节 我国农业的要素禀赋状况 | 第96-103页 |
一、土地资源 | 第96-97页 |
二、水资源 | 第97-99页 |
三、农业环境 | 第99-100页 |
四、农业劳动力与劳动生产率 | 第100-103页 |
第二节 我国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 | 第103-109页 |
一、生产成本 | 第103-105页 |
二、流通成本 | 第105-109页 |
第三节 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制约因素 | 第109-115页 |
一、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外部制约因素 | 第110-113页 |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内部制约因素 | 第113-115页 |
第八章 提高我国优势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以及可持续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 第115-137页 |
一、立足国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做好我国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 | 第115-121页 |
二、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快科技创新 | 第121-123页 |
三、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实施绿色品牌战略 | 第123-126页 |
四、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 | 第126-127页 |
五、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产品在国内的竞争力 | 第127-128页 |
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合作经济 | 第128-130页 |
七、搞活土地流转制度,提高规模经济效益 | 第130-132页 |
八、要注重我国优势农产品持续竞争力的培养 | 第132-137页 |
致谢 | 第137-138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38-142页 |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专著 | 第142-143页 |
博士后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 | 第143-144页 |
个人简历 | 第144-145页 |
永久通信地址 | 第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