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芪猪蹄汤对白细胞减少症大鼠作用的实验研究
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前言 | 第13-14页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与立项依据 | 第14-23页 |
1 现代医学对白细胞减少症的认识 | 第14-17页 |
·定义与分期 | 第14页 |
·流行病学与危害 | 第14-15页 |
·发病率 | 第14页 |
·危害 | 第14-15页 |
·白细胞的生理 | 第15页 |
·白细胞生成与成熟过程 | 第15页 |
·分类与生理功能 | 第15页 |
·白细胞减少症 | 第15-16页 |
·病因 | 第15页 |
·发病机理 | 第15-16页 |
·临床表现 | 第16页 |
·辅助检查 | 第16页 |
·治疗 | 第16-17页 |
·传统用药 | 第16页 |
·集落刺激因子用药 | 第16-17页 |
2 中医学对白细胞减少症的认识 | 第17-19页 |
·病名 | 第17页 |
·病因病机 | 第17-18页 |
·辨证分型与治疗原则 | 第18页 |
·中药治疗 | 第18页 |
·临床研究 | 第18页 |
·实验研究 | 第18页 |
·针灸治疗 | 第18-19页 |
3 课题来源与立项依据 | 第19-21页 |
·基本概念 | 第19页 |
·研究背景与现状 | 第19页 |
·创新性 | 第19-20页 |
·研究归芪猪蹄汤疗效具有现实意义 | 第19-20页 |
·采用动物实验研究方法,更科学严谨 | 第20页 |
·论依据 | 第20-21页 |
·归芪猪蹄汤契合白细胞减少症的治则 | 第20页 |
·当归补血汤具有升高白细胞作用 | 第20页 |
·猪蹄具有调节造血的作用 | 第20页 |
·猪蹄汤营养丰富 | 第20-21页 |
·解决营养支持与肿瘤生长的矛盾性 | 第21页 |
4 建立白细胞减少症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造模药物 | 第21页 |
·药物剂量与用法 | 第21-23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23-44页 |
1 材料 | 第23页 |
·实验动物 | 第23页 |
·药品、食材 | 第23页 |
·仪器 | 第23页 |
2 方法 | 第23-26页 |
·动物分组方法 | 第23-24页 |
·模型制作方法 | 第24页 |
·药品与食材制备方法 | 第24-25页 |
·食材与中药的配比 | 第24页 |
·剂量 | 第24页 |
·熬制过程 | 第24-25页 |
·干预方法 | 第25-26页 |
·灌胃量 | 第25页 |
·灌胃溶液 | 第25页 |
·灌胃方案 | 第25-26页 |
·实验内容 | 第26页 |
3 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 | 第26-27页 |
·一般情况 | 第26页 |
·外周血细胞计数 | 第26页 |
·免疫器官质量与指数 | 第26页 |
·免疫器官组织病理检查与脾结节计数 | 第26页 |
·骨髓组织病理检查 | 第26页 |
·骨髓DNA含量测定 | 第26-27页 |
·统计方法 | 第27页 |
4 结果 | 第27-39页 |
·基线对比 | 第27页 |
·一般情况与体重变化 | 第27-29页 |
·外周血细胞计数变化情况 | 第29-34页 |
·白细胞(WBC) | 第29-31页 |
·红细胞(RBC) | 第31-32页 |
·血红蛋白(HGB) | 第32-33页 |
·血小板(PLT) | 第33-34页 |
·免疫器官质量与指数 | 第34-35页 |
·脾结节计数和骨髓DNA含量比较 | 第35-36页 |
·骨髓病理切片结果 | 第36-37页 |
·脾脏与胸腺的病理形态 | 第37-39页 |
·脾脏病理形态 | 第37-38页 |
·胸腺病理形态 | 第38-39页 |
5 讨论 | 第39-43页 |
·化疗致白细胞减少症大鼠模型建立与评价 | 第39-40页 |
·一般情况结果变化与分析 | 第40页 |
·外周血细胞计数变化情况分析 | 第40-41页 |
·不同时间点变化趋势分析 | 第40页 |
·不同组间比较结果分析 | 第40-41页 |
·免疫功能结果分析 | 第41-42页 |
·免疫器官质量与指数比较分析 | 第41-42页 |
·免疫器官组织形态比较分析 | 第42页 |
·造血功能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骨髓DNA含量和脾结节计数比较分析 | 第42页 |
·骨髓组织形态比较分析 | 第42-43页 |
6 结论 | 第43页 |
7 不足之处与展望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附录 | 第50-56页 |
综述 | 第56-61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