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5页 |
目录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本课题的选题意义 | 第8-9页 |
1.2 本文相关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12-14页 |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2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2-13页 |
1.3.3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2章 IP QoS的体系结构 | 第14-29页 |
2.1 IP Qos概述 | 第14-16页 |
2.2 IntServ/RSVP服务模型 | 第16-20页 |
2.2.1 IntServ基本概念 | 第16-17页 |
2.2.2 IntServ/RSVP主要构件 | 第17-18页 |
2.2.3 资源预留协议RSVP | 第18-19页 |
2.2.4 IntServ/RSVP的局限性 | 第19-20页 |
2.3 DiffServ服务模型 | 第20-24页 |
2.3.1 DS域采用的逐跳行为 | 第21-23页 |
2.3.2 流量管理 | 第23页 |
2.3.3 DS域的业务分类和业务调节 | 第23-24页 |
2.3.4 DiffServ的优缺点 | 第24页 |
2.4 MPLS与流量工程 | 第24-27页 |
2.4.1 MPLS原理 | 第25-26页 |
2.4.2 流量工程 | 第26-27页 |
2.5 子网带宽管理 | 第27页 |
2.6 小结 | 第27-29页 |
第3章 IP QoS组播路由技术研究 | 第29-44页 |
3.1 组播路由技术的发展背景 | 第29-31页 |
3.2 QoS组播路由 | 第31-34页 |
3.2.1 QoS组播路由网络模型定义 | 第31-33页 |
3.2.2 QoS组播路由问题的分类 | 第33-34页 |
3.3 组播路由算法 | 第34-41页 |
3.3.1 组播路由算法的分类 | 第35-37页 |
3.3.2 Steiner树问题及算法 | 第37-38页 |
3.3.3 QoS约束的Steiner树问题及算法 | 第38-40页 |
3.3.4 其它组播路由问题及算法 | 第40-41页 |
3.4 组播路由协议 | 第41-43页 |
3.5 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时延约束最小代价组播路由算法 | 第44-63页 |
4.1 时延约束最小代价组播路由 | 第44-46页 |
4.1.1 时延约束最小代价组播路由问题描述 | 第44-45页 |
4.1.2 时延约束最小代价组播路由相关算法 | 第45-46页 |
4.4 遗传算法 | 第46-48页 |
4.3 禁忌搜索算法 | 第48-50页 |
4.4 模拟退火算法 | 第50-51页 |
4.5 混合遗传算法TSSAGMA | 第51-62页 |
4.5.1 TSSAGMA算法设计思想 | 第52-53页 |
4.5.2 适应度函数设计 | 第53-54页 |
4.5.3 编码 | 第54页 |
4.5.4 树的生成方法 | 第54-58页 |
4.5.5 初始群体的生成 | 第58页 |
4.5.6 选择 | 第58-59页 |
4.5.7 交叉 | 第59-60页 |
4.5.8 变异 | 第60-61页 |
4.5.9 收敛性说明 | 第61页 |
4.5.10 仿真分析 | 第61-62页 |
4.6 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时延约束最小代价组播路由算法 | 第63-71页 |
5.1 概述 | 第63页 |
5.2 基于边交换的模拟退火算法SAESMA | 第63-66页 |
5.3 基于路径交换的模拟退火算法SAPSMA | 第66-69页 |
5.4 时间复杂度分析 | 第69-70页 |
5.5 小结 | 第70-71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6.1 总结 | 第71页 |
6.2 IP QoS约束组播路由技术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1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