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8页 |
一.诉讼的提起方式 | 第8-15页 |
(一) 当事人主动向官府提起 | 第8-11页 |
1.罪犯主动到官府投案自首 | 第8-10页 |
2.受害者向相应的司法机关提出控告 | 第10-11页 |
(二) 由于当事人以外的知情者进行检举、告发而引发诉讼 | 第11-15页 |
1.普通百姓进行告发 | 第11-12页 |
2.公职人员进行检举揭发 | 第12-15页 |
二.起诉的受理机构 | 第15-21页 |
1.县廷司法组织 | 第15-17页 |
2.郡府司法组织 | 第17-19页 |
3.中央司法组织 | 第19-21页 |
三.审讯程序 | 第21-38页 |
(一) 传讯被告到庭 | 第22-23页 |
(二) 讯问当事人 | 第23-26页 |
(三) 其他证据 | 第26-27页 |
(四) 读鞠 | 第27页 |
(五) 论罪 | 第27-35页 |
1.汉代论罪的依据 | 第28-32页 |
2.汉代论罪应遵循的原则 | 第32-35页 |
(1) 上请原则 | 第32-33页 |
(2) 矜老怜幼的原则 | 第33页 |
(3) 从重和从轻原则 | 第33-35页 |
(六) 上报和奏谳 | 第35-36页 |
(七) 乞鞠和复审 | 第36-38页 |
四.审判监督 | 第38-41页 |
(一) 皇帝、皇后亲自录囚 | 第38页 |
(二) 刺史录囚 | 第38-39页 |
(三) 郡太守录囚 | 第39-40页 |
(四) 录囚制度的作用 | 第40-41页 |
五.判决的执行 | 第41-43页 |
六.两汉诉讼程序的特点 | 第43-45页 |
(一) 法律开始儒家化,经义决狱日益盛行 | 第43-45页 |
(二) 司法与行政合一,审判权受行政权的干涉 | 第45页 |
结语 | 第45-47页 |
注释 | 第47-50页 |
参考书目 | 第50-52页 |
中文摘要 | 第52-54页 |
英文摘要 | 第54-57页 |
后记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