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土地区岩浆岩特征及构造环境与成因探讨
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1-5页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7页 |
·引言 | 第14-17页 |
·论文题目来源 | 第14页 |
·研究区研究程度与存在的问题 | 第14页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本次研究工作的技术路线、主要工作及成果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7-22页 |
·地层 | 第17页 |
·大地构造单元及主要演化历史 | 第17-22页 |
·大地构造单元 | 第17页 |
·主要演化历史 | 第17-22页 |
第三章 蛇绿岩 | 第22-43页 |
·地质特征 | 第22-25页 |
·日土蛇绿岩 | 第22页 |
·巴尔穷蛇绿岩 | 第22-25页 |
·岩石学特征 | 第25-26页 |
·超基性岩 | 第25页 |
·基性岩 | 第25页 |
·火山岩 | 第25-26页 |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第26-34页 |
·超基性岩地球化学特征 | 第26-27页 |
·基性岩地球化学特征 | 第27-33页 |
·火山岩 | 第33-34页 |
·副矿物特征 | 第34-35页 |
·蛇绿岩形成环境分析 | 第35-40页 |
·地质构造特征所反映的蛇绿岩形成环境 | 第37-38页 |
·地球化学特征所反映的构造环境 | 第38页 |
·区域对比分析 | 第38-40页 |
·蛇绿岩形成和构造侵位时代探讨 | 第40-43页 |
第四章 中酸性侵入岩 | 第43-78页 |
·早白垩世侵入岩 | 第44-51页 |
·拉热拉新超单元 | 第44-51页 |
·晚白垩世侵入岩 | 第51-63页 |
·日土超单元 | 第51-63页 |
·始新世侵入岩 | 第63-72页 |
·沙尔达湖超单元 | 第63-69页 |
·夏容单元 | 第69-72页 |
·脉岩 | 第72页 |
·就位机制探讨 | 第72-75页 |
·拉热拉新超单元就位机制 | 第72-74页 |
·日土超单元就位机制 | 第74-75页 |
·中酸性侵入岩综合对比研究 | 第75-78页 |
·地质特征对比 | 第75页 |
·岩石学特征对比 | 第75-77页 |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对比 | 第77页 |
·成因对比 | 第77-78页 |
第五章 火山岩 | 第78-88页 |
·新生代火山岩 | 第84-88页 |
·岩石学特征 | 第84-85页 |
·岩石化学特征 | 第85-86页 |
·副矿物特征 | 第86页 |
·火山岩相与火山机构 | 第86页 |
·火山岩时代与形成构造环境分析 | 第86-88页 |
结束语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2页 |
图版 | 第92-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