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通过转基因水稻的转育获得抗稻瘟病杂交稻亲本新品系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英文摘要第9-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32页
 1.水稻稻瘟病菌研究概述及其防治第11-25页
   ·水稻稻瘟病菌概述第12-18页
     ·病原生物学第12-13页
     ·病原菌的生理分化及变异机制第13-14页
     ·水稻对稻瘟病菌的抗性机制第14-18页
       ·避病机制第15页
       ·抗侵入机制第15-16页
       ·抗扩展机制第16-18页
   ·水稻对稻瘟病菌的抗性遗传第18-19页
   ·水稻稻瘟病的防治第19-23页
     ·田间管理第19-20页
     ·选育抗病良种第20-22页
     ·生物防治第22-23页
   ·水稻品种的抗病性鉴定第23-24页
   ·稻瘟病防治中面临的问题第24-25页
     ·稻瘟病菌的遗传多样性第24-25页
     ·水稻品种抗性的持久化第25页
 2.基因转育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及其意义第25-30页
   ·植物自身理想基因的转育第26-27页
   ·转基因植株中理想基因的转育第27-30页
 3.本实验的目的、意义、内容第30-32页
第二章 通过转基因水稻的转育获得抗稻瘟病杂交稻亲本新品系的研究第32-62页
 1 材料、试剂与方法第32-39页
   ·材料与试剂第32-34页
     ·水稻材料第33页
     ·试剂第33-34页
   ·实验方法第34-39页
     ·杂交后代的培育及回交转育第34-35页
     ·G418筛选第35页
     ·水稻总DNA的提取(CTAB法)第35-36页
     ·病圃抗性鉴定第36-38页
       ·田间设计第36页
       ·病源第36页
       ·田间调查记载与数据处理第36-38页
     ·转育后代农艺性状考察第38页
     ·转育后代的PCR分析第38-3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9-57页
   ·亲本抗病性鉴定第39-40页
     ·转基因水稻的抗病性鉴定第39页
     ·籼稻亲本间抗性对比第39-40页
   ·转育后代病圃抗病性鉴定第40-45页
     ·ZH9(R)转育各籼稻亲本的回交代抗性鉴定第41-42页
       ·叶瘟抗性鉴定第41-42页
       ·穗颈瘟抗性鉴定第42页
     ·ZH9(R)转育各籼稻亲本的回交自交代抗性鉴定第42-45页
       ·叶瘟抗性鉴定第42-44页
       ·穗颈瘟抗性鉴定第44-45页
   ·ZH9(R)转育后代抗性鉴定结果分析第45-47页
     ·籼稻亲本与转育后代的抗性比较第45页
     ·同一籼稻亲本转育后代的不同世代间比较第45-46页
     ·转育后代抗性较好的株系第46页
     ·转育后代发病严重的株系第46-47页
     ·转育后代抗性分离严重的株系第47页
   ·转育后代农艺性状及产量分析第47-55页
     ·主要形态学特征比较第47-51页
       ·ZH9(R)转育9311各回交、回交自交后代的形态特征考察第47-48页
       ·ZH9(R)转育MH63各回交、回交自交后代的形态特征考察第48页
       ·ZH9(R)转育288各回交、回交自交后代的形态特征考察第48-49页
       ·ZH9(R)转育E32各回交、回交自交后代的形态特征考察第49页
       ·ZH9(R)转育PA64s各回交、回交自交后代的形态特征考察第49-51页
     ·主要经济性状比较第51-53页
       ·ZH9(R)转育9311各回交、回交自交后代的经济性状考察第51页
       ·ZH9(R)转育MH63各回交、回交自交后代的经济性状考察第51-52页
       ·ZH9(R)转育288各回交、回交自交后代的经济性状考察第52-53页
       ·ZH9(R)转百E32各回交、回交自交后代的经济性状考察第53页
     ·其他农艺性状比较第53-55页
   ·转育后代的基因检测第55-57页
     ·应用叶片抗生素鉴定法快速检测回交代群体第55页
     ·分子检测第55-57页
 3 讨论第57-60页
   ·转基因水稻的抗病稳定性第57页
   ·不同籼稻亲本及其转育后代的抗性差异第57-59页
   ·转育后代的农艺性状差异第59页
   ·抗生素筛选与分子检测第59-60页
   ·抗源与亲本的选择第60页
 4.今后的研究第60-62页
   ·转育后代配合力的测定第60页
   ·抗性基因的快速纯合第60-61页
   ·抗性基因的遗传稳定性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70页
附图第70-72页
致谢第72-74页
作者简介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类笛卡尔积图的交叉数
下一篇:网络环境下容灾备份技术在国税系统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