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水文科学(水界物理学)论文--水文分析与计算论文

长江中下游生态径流过程的分析计算

第一章 绪论第1-14页
 1.1 选题研究的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9-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1.2.2 国内研究进展第11-13页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3-14页
第二章 河流的水文地理特征及地貌特征第14-26页
 2.1 河流的主要水文要素第14-15页
  2.1.1 水位第14页
  2.1.2 流速及流量第14-15页
  2.1.3 河水温度与冰情第15页
 2.2 河流水文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第15-16页
 2.3 河流的地理特征及描述方法第16-20页
  2.3.1 河流长度第16-17页
  2.3.2 河流分段第17页
  2.3.3 河道纵比降第17页
  2.3.4 河系的几何形态第17-20页
  2.3.5 河网密度第20页
 2.4 河流的地貌第20-22页
  2.4.1 河岸第20-21页
  2.4.2 河滩地第21页
  2.4.3 河床质地及组成第21-22页
  2.4.4 河道形态及多样性第22页
 2.5 河流的水文特征第22-26页
  2.5.1 洪水第22-23页
  2.5.2 枯水第23-24页
  2.5.3 径流情势的年内变化第24页
  2.5.4 径流多年变化特征第24-26页
第三章 河流的自然功能第26-32页
 3.1 河流的主要自然功能第26-29页
 3.2 人类活动对河流自然功能的影响第29-30页
 3.3 河流自然功能保护的必要性和措施第30-32页
  3.3.1 必要性第30-31页
  3.3.2 措施第31-32页
第四章 河流生态系统及水利工程对其的影响第32-42页
 4.1 河流生态系统第32-37页
  4.1.1 河流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基本概念第32-35页
  4.1.2 河流生态系统的特征第35-37页
 4.2 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第37-42页
  4.2.1 闸坝阻断工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第37-38页
  4.2.2 大型水库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第38-40页
  4.2.3 跨流域调水和径流拦蓄利用对水文循环和生态的影响第40-42页
第五章 河流生态径流的分析与计算第42-50页
 5.1 河流的水文过程及特征的生态学效应第42-43页
  5.1.1 水文过程的生态学效应第42-43页
 5.2 主要生物对水文特征的需求第43-44页
 5.3 生态径流的定义第44-45页
  5.3.1 最小生态径流第45页
  5.3.2 适宜生态径流第45页
 5.4 生态径流过程的分析计算方法第45-48页
  5.4.1 国外的最小生态径流计算方法第45-47页
  5.4.2 国内的最小生态径流计算方法第47-48页
 5.5 本文采用的计算方法第48-50页
  5.5.1 确定生态径流的准则第49页
  5.5.2 最小生态径流的确定方法第49页
  5.5.3 适宜生态径流的确定方法第49-50页
第六章 计算实例——长江中下游生态径流过程的计算第50-82页
 6.1 流域概况第50-53页
  6.1.1 地形地貌第50-51页
  6.1.2 气候第51-52页
  6.1.3 土壤植被第52页
  6.1.4 水系、湖泊和水资源第52-53页
 6.2 长江流域主要存在的生态问题第53-57页
  6.2.1 长江流域主要生态问题概述第53-54页
  6.2.2 长江流域渔业及天然渔业资源概况第54-57页
 6.3 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问题第57-60页
  6.3.1 三峡工程第57-59页
  6.3.2 南水北调第59-60页
 6.4 长江干流生态径流过程第60-80页
  6.4.1 主要的水文过程及特征分析第60-68页
  6.4.2 长江主要生物对水文特征的需求第68-75页
  6.4.3 长江干流生态径流计算第75-80页
 6.5 径流量的变化对长江自然功能的影响第80-82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82-84页
 7.1 主要结论第82-83页
 7.2 存在问题第83页
 7.3 研究展望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6页
发表论文第86-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种抗氧化剂对早期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影响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Ln2O3:RE纳米晶的制备与发光性质研究(Ln=Y,G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