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 第1-9页 |
1 安乐死问题的概念和学理分类 | 第9-11页 |
·什么是“安乐死” | 第9页 |
·安乐死问题的学理分类 | 第9-11页 |
·广义安乐死和狭义安乐死 | 第9页 |
·自愿安乐死和非自愿安乐死 | 第9-10页 |
·主动安乐死和被动安乐死 | 第10页 |
·直接安乐死和间接安乐死 | 第10-11页 |
2 西方社会的安乐死问题研究 | 第11-19页 |
·西方安乐死运动的历史概况 | 第11-12页 |
·西方关于安乐死问题的一些主要观点和争议 | 第12-14页 |
·人道主义学说中两派的争议 | 第12页 |
·生命神圣说和生命质量说的争议 | 第12-13页 |
·新旧“医德”学说之间的争议 | 第13-14页 |
·西方社会在安乐死问题上的主要分歧和分歧的根源 | 第14-19页 |
·西方文化传统中的自然权利观念 | 第14-16页 |
·西方文化传统中的宗教因素 | 第16-19页 |
3 中国社会背景下的安乐死问题 | 第19-30页 |
·我国的安乐死运动概况 | 第19页 |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对安乐死问题的影响 | 第19-26页 |
·我国传统生死观念对安乐死问题的影响 | 第19-21页 |
·我国传统文化中生死观的特征及其影响 | 第21-23页 |
·儒家思想中“孝”的学说对安乐死问题的影响 | 第23-26页 |
·我国学术界赞成安乐死立法中存在的误区 | 第26-30页 |
·主流论调:社会价值论 | 第26页 |
·对“社会价值论”的反思 | 第26-30页 |
4 安乐死问题的合法化研究 | 第30-44页 |
·安乐死的合法化是必然趋势——精神文化角度剖析 | 第30-34页 |
·安乐死问题本身的“非罪化”趋势——法律文化角度剖析 | 第30-32页 |
·人权内涵的“丰富化”趋势——权利文化角度剖析 | 第32-33页 |
·社会意识的“多元化”趋势——社会精神文化角度剖析 | 第33-34页 |
·结合我国现状安乐死立法应当缓行——经济文化水平层面剖析 | 第34-37页 |
·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情况是进行安乐死立法的最大阻力 | 第35-36页 |
·整体上说,我国的医疗技术还比较低,医务人员的思想素质有待提高 | 第36页 |
·对安乐死立法的内容,还缺乏科学的认识与把握 | 第36-37页 |
·何种安乐死方式适合中国的环境 | 第37-39页 |
·消极安乐死 | 第37-38页 |
·自愿安乐死 | 第38-39页 |
·关于安乐死问题立法的一些探讨 | 第39-44页 |
·国外安乐死立法的一些内容 | 第39-40页 |
·我国安乐死立法的一些建议 | 第40-44页 |
结语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