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新型含硫代酰胺及酯基的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

前言第1-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33页
 1 三唑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第13-25页
   ·三唑类化合物的开发及应用概况第13-15页
   ·三氮唑化合物的作用机制第15-17页
     ·杀菌作用机制第15-17页
     ·除草作用机制第17页
   ·结构与活性的关系第17-20页
     ·基团性质对活性的影响第17-18页
     ·立体异构对生物活性的影响第18-20页
   ·三唑类化合物的主要类型第20-23页
     ·三氮唑和烷基碳原子相连第20-22页
     ·三氮唑与烯基碳原子相连第22页
     ·三氮唑与羰基碳原子相连第22页
     ·三氮唑与杂原子相连第22-23页
     ·三唑与杂环化合物相连第23页
   ·典型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应用第23-25页
     ·N-烷基化法第23-24页
     ·环氧化物法第24页
     ·加成反应法第24-25页
 2 存在问题、建议及展望第25-26页
   ·存在问题第25-26页
   ·建议第26页
   ·展望第26页
 3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第26-28页
 参考文献第28-33页
第二章 含硫代酰胺基的新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测试第33-71页
 1 实验部分第35-41页
   ·仪器与试剂第35页
   ·实验方法第35-41页
     ·2-溴-1芳基(或烷基)乙酮(1)的制备第35-36页
     ·2-氯-1-(4′-氟苯基)乙酮(1′)的制备第36页
     ·1-苯基-2-(1,2,4-三唑-1-基))乙酮(2)的制备第36-37页
     ·3-氧基-N,3-二苯基-2-(1,2,4-三唑-1-基)丙硫酰胺(4)的合成第37页
     ·2-(N,N-二甲基氨基)甲基-1-苯乙酮盐酸盐(5)的制第37-38页
     ·2-(1,2,4-三唑-1-基)甲基-1-苯乙酮(6)的制备第38页
     ·3-氧基-N,3-二苯基-2-(1,2,4-三唑-2-基甲基)丙硫酰胺(8)的合成第38-40页
     ·化合物l4b,l4c,l4e,l4j,和l4k单晶培养与结构测定第40-41页
 2 结果与讨论第41-69页
   ·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探讨第41页
     ·唑酮的合成方法探讨第41页
     ·硫代酰胺的合成方法探讨第41页
   ·化合物的谱学性质第41-47页
     ·IR分析第41-43页
       ·=C-H振动吸收第42页
       ·N-H振动吸收第42页
       ·C=O的吸收第42页
       ·C=N的吸收第42-43页
       ·C=S的振动吸收第43页
     ·HNMR分析第43-44页
     ·化合物的元素分析第44页
     ·MS分析第44-47页
   ·生物活性第47-48页
   ·晶体结构描述第4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1页
第三章 含酯基的新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测试第71-87页
 1 实验部分第72-74页
   ·仪器与试剂第72页
   ·实验方法第72-74页
     ·苯甲酰氯(1)的制备第72页
     ·3,3-二甲氨基-4’-羟基-苯基-1-丙酮盐酸盐(2)的制备第72-73页
     ·β-(1H-1,2,4-三唑-1-基)-4’-羟基-苯基-1-丙酮(3)的制备第73页
     ·4-[3’-(1H-1,2,4-三氮唑)丙酰基]苯基苯甲酸酯(4)的制备第73-74页
     ·化合物Ⅱ4a单晶培养与结构测定第74页
 2 结果与讨论第74-85页
   ·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探讨第75页
   ·化合物的谱学性质第75-78页
     ·IR分析第75-76页
       ·=C-H振动吸收第75页
       ·C=O的吸收第75-76页
       ·C=N和C=C的吸收第76页
       ·C-O和S-O振动吸收第76页
       ·S=0的振动吸收第76页
     ·~1HNMR分析第76-77页
     ·元素分析第77页
     ·MS分析第77-78页
   ·生物活性第78页
   ·化合物Ⅱ4a的单晶结构第78-85页
 参考文献第85-87页
结论第87-88页
附录第88-101页
致谢第101-102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第102-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雷帕霉素对体外培养的兔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下一篇:姜黄素在前列腺癌细胞LNCaP中对maspin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