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30页 |
·选题依据和项目依托 | 第12-13页 |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13-25页 |
·四川盆地西南地区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 第13-16页 |
·青藏高原东南缘隆升和龙门山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断层相关褶皱理论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临界锥顶角构造楔(Critical-Taper Wedge)理论研究进展 | 第19-24页 |
·存在问题 | 第24-25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5-26页 |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26-27页 |
·研究内容与科学问题 | 第26页 |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完成工作量 | 第27-28页 |
·主要结论与认识 | 第28-30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30-53页 |
·区域构造特征 | 第30-36页 |
·四川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及其特征 | 第31-34页 |
·川西坳陷 | 第32页 |
·川中隆起带 | 第32页 |
·川东高陡褶皱区 | 第32-34页 |
·盆地主要断裂特征 | 第34-36页 |
·区域地层特征 | 第36-49页 |
·盆地基底 | 第39-40页 |
·四川盆地西南地区地层特征 | 第40-49页 |
·震旦系 | 第43页 |
·寒武系 | 第43页 |
·奥陶系 | 第43页 |
·志留系 | 第43-44页 |
·泥盆系 | 第44页 |
·石炭系 | 第44页 |
·二叠系 | 第44-45页 |
·三叠系 | 第45-46页 |
·侏罗系 | 第46-47页 |
·白垩系 | 第47-48页 |
·新生界 | 第48-49页 |
·形成演化特征 | 第49-53页 |
第3章 四川盆地西南地区构造特征 | 第53-88页 |
·野外地质构造特征 | 第54-78页 |
·路线1—雾中山背斜 | 第54-58页 |
·009点 | 第55页 |
·041点和042点 | 第55页 |
·045点 | 第55-56页 |
·051点 | 第56页 |
·056点 | 第56-57页 |
·065-067点 | 第57-58页 |
·路线2一高家场-三合场背斜 | 第58-60页 |
·074点 | 第59页 |
·080点 | 第59-60页 |
·路线3—水口-白鹤向斜 | 第60-62页 |
·094点 | 第61页 |
·099点 | 第61-62页 |
·102点 | 第62页 |
·路线4—快乐镇-杨纸厂向斜 | 第62-63页 |
·路线5—熊坡背斜南段 | 第63-66页 |
·145点 | 第64-65页 |
·149点 | 第65-66页 |
·路线6—熊坡背斜北段 | 第66-67页 |
·156点 | 第66页 |
·158点 | 第66-67页 |
·路线7—龙泉山背斜南段 | 第67-68页 |
·路线8—青山岭背斜 | 第68-72页 |
·213点 | 第69-70页 |
·217点 | 第70页 |
·218点 | 第70-71页 |
·222点 | 第71-72页 |
·路线9—孔滩-邓井关背斜带 | 第72-74页 |
·路线10—威远背斜 | 第74-76页 |
·SC174点 | 第74页 |
·SC175点 | 第74-75页 |
·SC178点 | 第75-76页 |
·路线11—龙泉山背斜南段(尾部) | 第76-77页 |
·313点 | 第76-77页 |
·315点 | 第77页 |
·小结 | 第77-78页 |
·区域地震剖面构造特征 | 第78-88页 |
·龙门山山前带 | 第80-81页 |
·大兴背斜 | 第81-82页 |
·熊坡背斜 | 第82-83页 |
·龙泉山背斜 | 第83-84页 |
·威远背斜 | 第84页 |
·孔滩-邓井关背斜带 | 第84-85页 |
·青山岭背斜 | 第85-86页 |
·小结 | 第86-88页 |
第4章 四川盆地西南地区构造运动学特征 | 第88-100页 |
·缩短量 | 第88-90页 |
·变形时间和隆升速率 | 第90-96页 |
·熊坡背斜 | 第92-94页 |
·威远背斜 | 第94-96页 |
·构造-沉积演化 | 第96-98页 |
·小结 | 第98-100页 |
第5章 四川盆地西南地区临界锥顶角构造楔成因机制与形成演化 | 第100-115页 |
·临界锥顶角构造楔理论 | 第100-109页 |
·概念 | 第100-102页 |
·运动学特征 | 第102-105页 |
·临界锥顶角构造楔力学公式 | 第105-109页 |
·四川盆地西南地区临界锥顶角构造楔 | 第109-115页 |
·构造楔强度和滑脱层强度 | 第109-113页 |
·构造楔稳定性 | 第113-115页 |
第6章 讨论与结论 | 第115-117页 |
·讨论 | 第115页 |
·结论 | 第115-117页 |
致谢 | 第117-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8页 |
已发表和待发表的文章、奖励 | 第128-129页 |
附录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