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4页 |
·前言 | 第8页 |
·稳定的基本概念 | 第8-11页 |
·稳定分岔失稳 | 第8-9页 |
·不稳定的对称分叉失稳 | 第9-10页 |
·极值点失稳 | 第10页 |
·跃越失稳 | 第10-11页 |
·支撑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目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钢骨消能支撑的性能与基本特性 | 第14-26页 |
·钢骨消能支撑的基本特征及连接形式 | 第14-18页 |
·脱层材料的效应 | 第18-20页 |
·屈服及极限强度 | 第20页 |
·等效刚度 | 第20-22页 |
·集中因子(concentrate factor) | 第20-21页 |
·核心应变与侧位移角的关系 | 第21-22页 |
·含钢骨消能支撑结构的等效阻尼 | 第22-24页 |
·等效阻尼的参数研究 | 第24-26页 |
第三章 结构抗震分析理论和方法 | 第26-29页 |
·引言 | 第26页 |
·静力理论 | 第26-27页 |
·反应谱分析理论 | 第27-28页 |
·结构的时程反应分析理论 | 第28页 |
·随机地震作用分析方法 | 第28-29页 |
第四章 结构体系的弹性反应谱分析 | 第29-41页 |
·引言 | 第29页 |
·CSI与ETABS | 第29页 |
·ETABS主要功能介绍 | 第29-31页 |
·ETABS特点概述 | 第29-30页 |
·ETABS的单元库 | 第30-31页 |
·ETABS的分析功能 | 第31页 |
·ETABS的设计功能 | 第31页 |
·ETABS程序对结构体系的建模基本过程 | 第31-33页 |
·建立几何模型 | 第31页 |
·定义材料属性 | 第31-32页 |
·定义截面 | 第32页 |
·定义静力荷载工况 | 第32页 |
·荷载组合 | 第32页 |
·施加风荷载 | 第32页 |
·线性静力分析 | 第32-33页 |
·结构弹性反应谱分析过程 | 第33-41页 |
·概述 | 第33-36页 |
·结构弹性反应谱分析过程 | 第36-37页 |
·分析结果 | 第37-41页 |
第五章 结构体系时程反应分析 | 第41-60页 |
·引言 | 第41-42页 |
·时程分析的基本假定 | 第42页 |
·时程分析的基本步骤 | 第42-43页 |
·结构的振动模型 | 第43-46页 |
·层模型 | 第44页 |
·杆模型 | 第44-45页 |
·单柱框架模型 | 第45-46页 |
·地震波的选用 | 第46-48页 |
·恢复力特征曲线 | 第48页 |
·结构动力方程的建立及求解 | 第48-53页 |
·结构振动方程的建立 | 第48-50页 |
·结构振动方程的求解 | 第50-53页 |
·多遇地震下时程反应分析的结果 | 第53-55页 |
·结构体系在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分析结果 | 第55-60页 |
第六章 结构体系的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分析) | 第60-71页 |
·概述 | 第60-61页 |
·PUSHOVER与FEMA273及ATC-40概述 | 第61-62页 |
·PUSHOVER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分析步骤 | 第62-66页 |
·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建立 | 第62-63页 |
·目标位移的确定 | 第63-64页 |
·水平加载模式 | 第64-65页 |
·理想荷载—位移曲线 | 第65-66页 |
·等效位移系数法 | 第66-68页 |
·结构体系静力弹塑性分析结果 | 第68-7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