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辛芩片工艺筛选的药效学研究 | 第1-30页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1 前言 | 第8-10页 |
2 实验材料 | 第10-12页 |
2.1 实验动物及饲养条件 | 第10-11页 |
2.2 主要试剂与配制方法 | 第11-12页 |
2.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2页 |
3 实验方法 | 第12-15页 |
3.1 对豚鼠鼻超敏反应的影响 | 第12-13页 |
3.1.1 豚鼠鼻超敏反应模型的制备及分组给药 | 第12页 |
3.1.2 对鼻超敏反应模型豚鼠鼻部症状的影响 | 第12-13页 |
3.1.3 鼻粘膜组织学检查 | 第13页 |
3.1.4 鼻粘膜组胺含量的影响 | 第13页 |
3.2 对大鼠I型变态反应的影响 | 第13-14页 |
3.3 对小鼠疼痛反应的影响 | 第14-15页 |
3.3.1 小鼠热板法 | 第14-15页 |
3.3.2 小鼠扭体法 | 第15页 |
4 实验结果 | 第15-26页 |
4.1 对豚鼠鼻超敏反应的影响 | 第15-20页 |
4.1.1 对鼻超敏反应模型豚鼠鼻部症状的影响 | 第15-17页 |
4.1.2 鼻粘膜组织学检查 | 第17-18页 |
4.1.3 鼻粘膜组胺含量的影响 | 第18-20页 |
4.2 对大鼠I型变态反应的影响 | 第20-22页 |
4.3 对小鼠疼痛反应的影响 | 第22-26页 |
4.3.1 小鼠热板法 | 第22-24页 |
4.3.2 小鼠扭体法 | 第24-26页 |
5 讨论 | 第26-27页 |
6 结论 | 第27-29页 |
7 参考文献 | 第29-30页 |
第二部分 辛芩片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主要药效研究 | 第30-59页 |
中文摘要 | 第30-32页 |
英文摘要 | 第32-34页 |
1 前言 | 第34-35页 |
2 实验材料 | 第35-36页 |
2.1 实验动物及饲养条件 | 第35-36页 |
2.2 主要试剂与配制方法 | 第36页 |
2.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6页 |
3 实验方法 | 第36-41页 |
3.1 豚鼠鼻超敏反应 | 第36-38页 |
3.1.1 豚鼠鼻超敏反应模型的制备及分组给药 | 第36-37页 |
3.1.2 鼻粘膜组织学检查 | 第37页 |
3.1.3 NOS酶组织化学变化 | 第37页 |
3.1.4 鼻粘膜组胺含量测定 | 第37-38页 |
3.2 辛芩片对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的作用 | 第38-39页 |
3.3 辛芩片对小鼠耳异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的影响 | 第39页 |
3.4 辛芩片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 第39页 |
3.5 辛芩片对组胺致大鼠鼻粘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抑制作用 | 第39-40页 |
3.6 对清醒豚鼠哮喘的影响 | 第40-41页 |
3.7 对麻醉豚鼠肺溢流的影响 | 第41页 |
3.8 统计学分析处理方法 | 第41页 |
4 结果 | 第41-53页 |
4.1 辛芩片对豚鼠鼻超敏反应的影响 | 第41-45页 |
4.1.1 辛芩片对鼻超敏反应模型豚鼠鼻部症状的影响 | 第41-42页 |
4.1.2 辛芩片对鼻超敏反应模型豚鼠鼻粘膜组织学的影响 | 第42-43页 |
4.1.3 一氧化氮合酶的酶组织化学观察 | 第43-44页 |
4.1.4 辛芩片对鼻超敏反应模型豚鼠鼻粘膜组胺的影响 | 第44-45页 |
4.2 辛芩片对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的作用 | 第45-46页 |
4.3 辛芩片对小鼠耳异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的影响 | 第46-47页 |
4.4 辛芩片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 第47-49页 |
4.5 辛芩片对组胺致大鼠鼻粘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抑制作用 | 第49-51页 |
4.6 对清醒豚鼠哮喘的影响 | 第51-52页 |
4.7 对麻醉豚鼠肺溢流的影响 | 第52-53页 |
5 讨论 | 第53-56页 |
6 结论 | 第56-57页 |
7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第三部分 综述 | 第59-78页 |
简介 | 第78-79页 |
声明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