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功能材料论文

深海用聚合物基浮力材料制备及性能表征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前言第10-12页
2 文献综述第12-31页
 2.1 基体树脂第12-14页
  2.1.1 聚合物基体的选择第12-13页
  2.1.2 环氧树脂第13-14页
 2.2 空心微珠第14-17页
  2.2.1 无机空心微珠第14-16页
  2.2.2 有机空心微珠第16页
  2.2.3 空心微珠的用途第16-17页
 2.3 复合泡沫塑料第17-23页
  2.3.1 复合泡沫塑料的结构第17-18页
  2.3.2 复合泡沫塑料的制备与机械性能研究第18-20页
  2.3.3 复合泡沫塑料机械性能模型第20-23页
   2.3.3.1 复合泡沫塑料模量的计算模型第20-22页
   2.3.3.2 复合泡沫塑料强度的计算模型第22-23页
 2.4 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第23-28页
  2.4.1 胺类固化剂第24-27页
  2.4.2 咪唑类固化剂第27-28页
 2.5 环氧树脂体系增韧第28-29页
 2.6 研究思路第29-31页
3 实验部分第31-37页
 3.1 实验装置第31页
 3.2 实验原料第31-32页
 3.3 实验设备和测试仪器第32页
 3.4 实验步骤第32-33页
  3.4.1 空心玻璃微珠表面处理第32-33页
  3.4.2 复合材料制备第33页
 3.5 测试及表征第33-37页
  3.5.1 DSC测试第33-34页
  3.5.2 空心玻璃微珠密度测试第34页
  3.5.3 复合材料密度测试第34-35页
  3.5.4 复合材料机械性能测试第35页
  3.5.5 复合材料吸水性测试第35-36页
  3.5.6 环氧树脂和空心微珠体系流变性能测定第36页
  3.5.7 复合材料声学性能测试第36-37页
4 2-乙基-4-甲基咪唑固化环氧树脂体系研究第37-49页
 4.1 2,4-EMI/DGEBA体系固化过程分析第37-41页
 4.2 2,4-EMI/DGEBA体系固化动力学第41-47页
  4.2.1 表观活化能第41-42页
  4.2.2 表观活化能与固化度的关系第42-43页
  4.2.3 2,4-EMI/DGEBA体系微观固化动力学第43-45页
  4.2.4 2,4-EMI/DGEBA体系扩散控制固化动力学模型第45-47页
 4.3 2,4-EMI/DGEBA固化产物的玻璃化温度第47页
 4.4 小结第47-49页
5 复合材料的物理和机械性能第49-62页
 5.1 复合材料密度和空气泡含量第49-50页
 5.2 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第50页
 5.3 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第50-57页
  5.3.1 复合材料压缩性能及断裂机理第50-53页
  5.3.2 复合材料弯曲性能和冲击性能第53-54页
  5.3.3 复合材料的比机械性能第54页
  5.3.4 复合材料机械性能建模分析第54-57页
 5.4 微珠粒径对材料压缩性能的影响第57-58页
 5.5 偶联剂表面处理对材料压缩性能的影响第58-59页
 5.6 固化剂用量对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第59-60页
 5.7 活性稀释剂对材料机械性能影响第60-61页
 5.8 小结第61-62页
6 复合材料的吸水性第62-69页
 6.1 复合材料吸水率和吸水动力学第62-67页
 6.2 吸水对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第67-68页
 6.3 小结第68-69页
7 环氧树脂体系增韧研究第69-74页
 7.1 CTBN增韧环氧树脂体系第69-71页
  7.1.1 CTBN增韧环氧树脂固化产物的形态结构第69-70页
  7.1.2 CTBN增韧环氧树脂固化产物和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第70-71页
 7.2 聚硫橡胶增韧环氧树脂体系第71-72页
 7.3 聚氨酯增韧环氧树脂体系第72-73页
 7.4 小结第73-74页
8 环氧树脂/玻璃微珠体系的流变性质第74-79页
 8.1 剪切速率对体系流变性质的影响第74-75页
 8.2 微珠对体系流变性质的影响第75-76页
 8.3 温度对体系流变性质的影响第76-77页
 8.4 活性稀释剂对体系流变性质的影响第77-78页
 8.5 小结第78-79页
9 复合材料水声学性能第79-83页
 9.1 复合材料声速第79-80页
 9.2 复合材料的声透射系数第80-81页
 9.3 小结第81-83页
10 结论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90页
致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灌注CT反映脑瘤血管生成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下一篇:CIK细胞治疗恶性实体瘤的临床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