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岩石非Darcy渗流实验研究
| 第1章 引言 | 第1-20页 |
| ·课题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 ·研究背景 | 第18页 |
| ·研究问题 | 第18-20页 |
| 第2章 低渗透岩石非Darcy渗流机理研究评述 | 第20-28页 |
| ·概述 | 第20-21页 |
| ·多孔介质的孔隙结构影响 | 第21-22页 |
| ·孔隙半径 | 第21-22页 |
| ·比表面积 | 第22页 |
| ·孔隙介质与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22-25页 |
| ·水对孔隙结构的影响 | 第22-23页 |
| ·界面张力 | 第23页 |
| ·边界层理论 | 第23-24页 |
| ·耦合渗流 | 第24-25页 |
| ·渗流流体的非牛顿性质 | 第25-26页 |
| ·小结 | 第26-28页 |
| 第3章 渗流实验方法 | 第28-46页 |
| ·实验内容 | 第28-29页 |
| ·岩样制作与准备 | 第29-32页 |
| ·常规测试样品的钻取 | 第29-31页 |
| ·岩心清洗方法 | 第31-32页 |
| ·岩样烘干 | 第32页 |
| ·碎屑岩铸体薄片的制备和鉴定 | 第32页 |
| ·测定孔隙度 | 第32-34页 |
| ·柱塞砂岩的孔隙度测试方法 | 第32-34页 |
| ·全直径岩样砾岩的孔隙度测试方法 | 第34页 |
| ·测定空气渗透率 | 第34-38页 |
| ·柱塞砂岩岩心渗透率测定 | 第36-37页 |
| ·全直径砾岩岩心渗透率测定 | 第37-38页 |
| ·测定上覆压力对岩样孔渗的影响 | 第38-39页 |
| ·仪器介绍 | 第38-39页 |
| ·测定原理 | 第39页 |
| ·饱和稳定渗流实验 | 第39-46页 |
| ·实验方法原理 | 第39-41页 |
| ·实验设备与性能 | 第41-46页 |
| 第4章 低渗透岩石的单相水渗流实验分析 | 第46-64页 |
| ·单相水渗流实验方法 | 第46-49页 |
| ·岩样的物理参数 | 第46-47页 |
| ·实验步骤 | 第47-49页 |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9-63页 |
| ·渗流曲线特征 | 第49-51页 |
| ·增加流速引起渗透率的变化 | 第51-52页 |
| ·达到稳定渗流所需要的驱替时间 | 第52-53页 |
| ·稳定渗流方法消耗时间长 | 第53-59页 |
| ·实测有效围压 | 第59-60页 |
| ·控制驱替流速 | 第60-61页 |
| ·测定温度变化 | 第61-62页 |
| ·岩石的孔隙结构影响渗透率 | 第62-63页 |
| ·小结和建议 | 第63-64页 |
| 第5章 低渗透岩石的围压耦合渗流实验分析 | 第64-78页 |
| ·耦合渗流实验 | 第64-65页 |
| ·岩样的物理参数 | 第64-65页 |
| ·实验步骤 | 第65页 |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5-72页 |
| ·有效围压对水渗流的影响 | 第65-68页 |
| ·实测的压力值 | 第68-70页 |
| ·实测的流速 | 第70-71页 |
| ·实测温度变化 | 第71-72页 |
| ·耦合渗流实验讨论 | 第72-77页 |
| ·围压对孔隙度的影响 | 第72-73页 |
| ·围压对渗透性能的影响 | 第73-75页 |
| ·围压对岩石孔隙结构的影响 | 第75-76页 |
| ·上覆压力对岩石孔隙和渗透率的影响 | 第76-77页 |
| ·小结 | 第77-78页 |
| 第6章 低渗透岩石的单相油渗流实验分析 | 第78-84页 |
| ·单相油渗流实验方法 | 第78-79页 |
| ·岩样的物理参数 | 第78页 |
| ·实验步骤 | 第78-79页 |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79-82页 |
| ·渗流曲线特征 | 第79-80页 |
| ·增加流速引起渗透率的变化 | 第80-81页 |
| ·达到稳定渗流所需要的驱替时间 | 第81-82页 |
| ·测定温度变化 | 第82页 |
| ·小结 | 第82-84页 |
| 第7章 低渗透饱和岩石的稳定渗流实验方法讨论 | 第84-99页 |
| ·分析渗流实验的影响因素 | 第84-97页 |
| ·岩样尺寸 | 第84-86页 |
| ·岩样的空气渗透率 | 第86-90页 |
| ·渗流流体 | 第90-91页 |
| ·有效围压 | 第91页 |
| ·温度 | 第91-94页 |
| ·流速 | 第94-95页 |
| ·振动波 | 第95-97页 |
| ·实验方法小结和建议 | 第97-99页 |
| 第8章 结论和建议 | 第99-10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1-107页 |
| 致谢、声明 | 第107-108页 |
| 本人简历、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