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造林学、林木育种及造林技术论文--各林种造林论文--防护林论文--水源涵养林论文

基于耗水规律的密云水源林营造技术与设计的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7页
1. 引言第7-11页
     ·研究背景第7-8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8-11页
       ·研究目的第8-9页
       ·研究意义第9-11页
2. 国内外水源涵养林研究现状与进展第11-21页
     ·水源涵养林水文与生态效益第11-14页
       ·水源涵养林的降水再分布作用过程第11-12页
       ·水源涵养林的水土保持效益第12页
       ·水源涵养林的水质净化功能第12-13页
       ·水源涵养林的其他功能第13-14页
     ·水源涵养林的功能效益评价第14页
     ·水源涵养林的营造技术第14-16页
       ·水源涵养林的营造基本原则第15页
       ·北京水源涵养人工林造林技术第15-16页
     ·水源涵养林林分结构对功能的影响及低功能水源林改造第16-19页
       ·林分结构对功能的影响第16-18页
       ·低功能水源涵养林的原因与改造方法第18-19页
     ·研究展望与低耗水水源涵养林建设第19-21页
3. 研究区概况第21-23页
     ·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条件第21页
     ·地形地貌第21页
     ·气候水文第21页
     ·地质土壤第21-22页
     ·植被状况第22页
     ·试验区概况第22-23页
4. 研究方法第23-25页
     ·研究思路第23页
     ·技术路线第23-25页
5. 低耗水水源涵养林耗水规律分析第25-51页
     ·林地蒸发散第25页
     ·植物蒸腾第25-26页
     ·低耗水水源涵养林造林树种选择及其单木耗水规律第26-30页
     ·植物蒸腾耗水的林分尺度扩展及估算第30-32页
     ·基于林分蒸腾耗水的适宜林分密度范围第32-33页
     ·典型树种不同年龄阶段单木耗水估算第33-38页
     ·林冠截留特征与结构功能模型第38-41页
     ·典型林地枯落物结构对截留减沙效益的影响第41-45页
     ·林分结构对土壤蒸发的影响第45-46页
     ·基于近自然理论的密云人工水源林树种配置模式第46-51页
6. 密云低山区水源林造林技术体系的构建第51-63页
     ·密云水源涵养林人工造林及经营基本原则第51页
     ·立地类型划分、树种选择与搭配第51-52页
     ·营林模式与造林技术措施第52-57页
     ·林分密度与耗水量水平第57-63页
7. 密云低山区低耗水水源涵养林造林规划设计第63-77页
     ·造林地立地类型概况第63页
     ·造林地小班划分第63-66页
     ·古北口北甸子人工林造林规划设计原则与典型设计第66-77页
       ·北甸子造林规划设计依据第66-67页
       ·北甸子造林规划设计目标第67-68页
       ·北甸子造林模式典型设计第68-75页
       ·综合抗旱科技措施第75-77页
8. 水源林典型造林模式的耗水量与水文效益估算第77-97页
     ·林分典型配置模式与估算内容第77-78页
     ·气象特征与设计典型年第78-79页
       ·降雨特征与年际差异第78-79页
       ·大气相对湿度第79页
     ·新造林生态水文效益估算第79-87页
       ·不同林分配置下的林冠截留特征第79-83页
       ·新造林坡面静态径流产沙特征第83-84页
       ·不同林分配置下新造林的土壤蒸发特征第84-85页
       ·林分耗水量第85-86页
       ·基于不同结构配置下的林地水文分配第86-87页
     ·中龄林生态水文效益估算第87-97页
       ·中龄林不同配置林分的林冠截留特征第88-90页
       ·中龄林不同配置下枯落物截留与静态径流产沙特征第90-92页
       ·中龄林不同配置下的土壤蒸发特征第92-93页
       ·中龄林林分耗水量估算第93-94页
       ·基于不同结构配置下的中龄林林地水文分配第94-97页
9. 结论与讨论第97-105页
     ·结果讨论第97-100页
     ·结论第100-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09页
个人介绍第109-111页
导师简介第111-113页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第113-115页
致谢第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草地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的方法研究--以浑善达克正蓝旗地区为例
下一篇: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筹集方式研究--以生态彩票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