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3页 |
一、 农村土地征收问题的重要性及现实的严重性 | 第9-11页 |
(一) 农村土地征收问题的重要性 | 第9页 |
(二) 农村土地征收问题的现实严重性 | 第9-11页 |
二、 强化农村土地征收行政法律问题研究的必要性 | 第11-13页 |
(一) 由行政法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 | 第11-12页 |
(二) 是改变相关行政法学研究滞后状况的要求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农村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现状评析 | 第13-34页 |
一、 我国现有的农村土地征收法律制度框架 | 第13-20页 |
(一) 农村土地界定 | 第13-14页 |
(二) 农村土地征收方式和范围 | 第14-15页 |
(三) 农村土地征收程序及相关土地管理法律制度 | 第15-19页 |
(四) 农村土地征收补偿法律制度 | 第19-20页 |
(五) 小结 | 第20页 |
二、 目前农村土地征收法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0-26页 |
(一) 征地范围乱 | 第20-22页 |
(二) 征地程序不规范及土地征收权失控 | 第22-24页 |
(三) 征地补偿不合理 | 第24-26页 |
(四) 征地纠纷解决机制不健全 | 第26页 |
三、 农村土地征收法律问题的深层原因探究 | 第26-34页 |
(一)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边界及其主体代表模糊 | 第26-28页 |
(二) 政府职能混同及土地管理体制的缺陷 | 第28-31页 |
(三) 农村法治建设的整体滞后 | 第31-34页 |
第三章 农村土地征收权界定及行政法理透析 | 第34-52页 |
一、 国外土地征收权的法律设定及其与中国的比较 | 第34-40页 |
(一) 国外土地征收权的法律设定 | 第34-38页 |
(二) 中国土地征收权的法律设定及其与国外的比较 | 第38-39页 |
(三) 农村“土地征收”权与“土地征用”权辨析 | 第39-40页 |
二、 农村土地征收权界定 | 第40-42页 |
(一) 强制性 | 第40-41页 |
(二) 公共目的性 | 第41页 |
(三) 权属移转性 | 第41页 |
(四) 补偿性 | 第41-42页 |
三、 农村土地征收权法律设定的行政法价值定位 | 第42-47页 |
(一) 农村土地征收权涉及的农民私权利 | 第43-45页 |
(二) 农村土地征收权涉及的农民公权利 | 第45-47页 |
(三) 农村土地征收权涉及的社会公共利益 | 第47页 |
四、 农村土地征收权行使应遵循的行政法原则 | 第47-52页 |
(一) 依法行政原则 | 第47-48页 |
(二) 比例原则 | 第48-50页 |
(三) 正当法律程序原则 | 第50-52页 |
第四章 农村土地征收行为的合法要件架构 | 第52-82页 |
一、 农村土地征收的“公共利益”目的界定 | 第53-60页 |
(一) “公共利益”内涵及其判定标准 | 第53-55页 |
(二) “公共利益”界定的立法模式选择 | 第55-56页 |
(三) “公共利益”的具体范围界定 | 第56-60页 |
二、 农村土地征收的正当行政法律程序规制 | 第60-71页 |
(一) 其他国家(地区)的土地征收程序设计 | 第60-64页 |
(二) 与中国的比较和借鉴 | 第64-66页 |
(三) 农村土地征收行政法律程序重构 | 第66-71页 |
三、 农村土地征收公正补偿的理性建构 | 第71-82页 |
(一) 征地补偿范围和标准的理性设定 | 第71-76页 |
(二) 征地补偿安置方式的多样化 | 第76-80页 |
(三) 我国征地补偿收益的合理配置 | 第80-82页 |
第五章 农村土地征收纠纷的行政法律救济研究 | 第82-101页 |
一、 农村土地征收纠纷及其行政法律救济途径评析 | 第83-93页 |
(一) 农村土地征收合法性和合理性纠纷及其行政法律救济评析 | 第83-87页 |
(二) 农村土地征收补偿纠纷及其行政法律救济评析 | 第87-93页 |
二、 建立农村土地裁判所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讨 | 第93-97页 |
(一) 是借鉴其他国家(地区)解决土地征收纠纷的经验总结 | 第93页 |
(二) 由专门行政裁判制度的自身特点和优势决定 | 第93-97页 |
三、 建立农村土地裁判所的具体构想 | 第97-101页 |
(一) 机构设置 | 第97-98页 |
(二) 人员组成 | 第98页 |
(三) 受案范围 | 第98-99页 |
(四) 审理程序 | 第99页 |
(五) 司法最终 | 第99-101页 |
第六章 余论--反思与启示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7页 |
后 记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