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 第1-8页 |
第一章 对公司转投资的认识 | 第8-12页 |
一、 转投资的概念及特点 | 第8-9页 |
二、 转投资引发的法律问题 | 第9-10页 |
三、 规制转投资行为的主要理论依据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对我国《公司法》转投资限制的述评 | 第12-20页 |
一、 《公司法》的相关规定介绍 | 第12页 |
二、 我国转投资规制的效能评价 | 第12-20页 |
(一) 法律条文的可操作性差 | 第12-14页 |
(二) 限制公司转投资的实际效果不佳--现实与理想的背离 | 第14页 |
(三) 转投资对象存在的问题 | 第14-17页 |
(四) 未规定违反公司法的转投资行为的效力 | 第17-20页 |
第三章 其他国家(地区)立法例比较研究 | 第20-28页 |
一、 历史与现实 | 第20页 |
二、 台湾地区的相关规定 | 第20-24页 |
(一) 台湾地区“公司法”对转投资限制的变化趋势 | 第21-23页 |
(二) 台湾地区“公司法”对转投资限制放宽的原因 | 第23-24页 |
三、 其他国家关于转投资行为规制的概况 | 第24-26页 |
(一) 对控制公司与从属公司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规定 | 第24-25页 |
(二) 规制相互持股公司之间的关系 | 第25-26页 |
四、 相关立法的经验借鉴 | 第26-28页 |
第四章 对我国转投资规制的理性思考 | 第28-39页 |
一、 对我国转投资限制的理论基础--保护债权人利益的思考 | 第28-31页 |
(一) 公司注册资本无法担当债权人利益保护的重任 | 第28-29页 |
(二) 转投资并不必定导致公司资产变现的困难 | 第29页 |
(三) 我国公司法应有的对债权人保护的回应 | 第29-30页 |
(四) 公司转投资而无法清偿债务时对债权人的保护 | 第30-31页 |
二、 对我国转投资规制方式--数额限制方式的思考 | 第31-32页 |
(一) 限制转投资数额不能避免资本虚增 | 第31页 |
(二) 限制转投资数额不能解决董、监事利用转投资控制本公司股东会的问题 | 第31-32页 |
(三) 限制转投资数额不能解决从属公司债权人及少数股东的利益保护问题 | 第32页 |
三、 对我国公司法转投资限制的思想渊源--“防弊”情结的思考 | 第32-35页 |
(一) 防弊情结的历史回顾 | 第32-33页 |
(二) 转投资限制与防弊情结 | 第33-34页 |
(三) 对防弊情结的反思 | 第34-35页 |
四、 转投资对公司的重要意义--对我国转投资限制的逆向思考 | 第35-36页 |
(一) 转投资是推动公司资产营利性的重要手段 | 第35页 |
(二) 转投资是保证公司资本充分流动性的必要方式 | 第35页 |
(三) 转投资能促进公司业务的发展 | 第35-36页 |
五、 对我国转投资行为规制的前瞻 | 第36-39页 |
(一) 我国转投资行为规制应有的理念 | 第36页 |
(二) 我国转投资行为规制的具体设想 | 第36-37页 |
(三) 放宽转投资比例限制后相关问题的解决 | 第37-39页 |
结 论 | 第39-40页 |
参 考 书 目 | 第40-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