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 第1-10页 |
| 第一部分 建立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必要性 | 第10-18页 |
| 一、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立法背景 | 第10-11页 |
| 二、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是我国公司立法上的空白 | 第11-14页 |
| 三、 诉讼实践是建立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现实需要 | 第14-16页 |
| 四、 建立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是立法者和学术界的共识 | 第16-18页 |
| 第二部分 建立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8-26页 |
| 一、 派生诉讼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 第18-19页 |
| 二、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功能 | 第19-20页 |
| 三、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特征 | 第20-21页 |
| 四、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产生的理论分析 | 第21-26页 |
| (一) 尊重公司的独立人格是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前提 | 第22-23页 |
| (二) 股东诉权法理依据的学术争论 | 第23-24页 |
| (三) 股东权的保护是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理论根源 | 第24-26页 |
| 第三部分 各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比较研究 | 第26-40页 |
| 一、 原告和被告 | 第26-29页 |
| (一) 原告资格 | 第26-28页 |
| (二) 被告 | 第28-29页 |
| 二、 公司和其他股东的法律地位 | 第29-30页 |
| (一) 公司在诉讼中的地位 | 第29页 |
| (二) 其他股东的法律地位 | 第29-30页 |
| 三、 前置程序 | 第30-32页 |
| 四、 费用担保 | 第32-33页 |
| 五、 法院管辖和诉讼时效 | 第33-34页 |
| (一) 法院管辖 | 第33-34页 |
| (二) 诉讼时效 | 第34页 |
| 六、 股东派生诉讼的司法审查与判决 | 第34-36页 |
| (一) 对于诉讼中止、和解、撤回的审查 | 第34-35页 |
| (二) 诉讼驳回制度 | 第35-36页 |
| (三) 派生诉讼的既判力 | 第36页 |
| 七、 诉讼费用 | 第36-40页 |
| (一) 收费标准 | 第36-37页 |
| (二) 诉讼赔偿 | 第37-39页 |
| (三) 律师费用的问题 | 第39-40页 |
| 第四部分 构建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设想 | 第40-55页 |
| 一、 构建我国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40-41页 |
| 二、 构建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指导思想 | 第41-42页 |
| 三、 构建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基本设想 | 第42-55页 |
| (一) 诉因 | 第42页 |
| (二) 诉讼当事人 | 第42-47页 |
| (三) 前置程序 | 第47页 |
| (四) 诉讼费用担保 | 第47-49页 |
| (五) 其他有关诉讼程序上的问题 | 第49-53页 |
| (六) 关于双重诉讼和多重诉讼的问题 | 第53-55页 |
| 结论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 后记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