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杏休眠期花芽内生理变化及打破休眠方法的研究
| 1 引言 | 第1-12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2-16页 |
| ·试验材料 | 第12页 |
| ·试验内容和方法 | 第12-16页 |
| ·供试杏品种休眠解除期的确定 | 第12页 |
| ·需冷量模型比较 | 第12页 |
| ·促进打破休眠的药剂处理方法 | 第12-13页 |
| ·不同破眠剂对花芽形态发育及花器官发育的影响 | 第13页 |
| ·供试杏品种休眠期花芽内生理指标的变化 | 第13-16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6-32页 |
| ·需冷量确定 | 第16-17页 |
| ·温室内、外不同低温累积量对萌芽指数的影响 | 第16页 |
| ·需冷量模型比较 | 第16-17页 |
| ·休眠期温室内两品种花芽中生理生化变化 | 第17-20页 |
| ·休眠期温室内花芽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 | 第17-18页 |
| ·休眠期温室内花芽中酶活性变化 | 第18-19页 |
| ·休眠期温室内花芽中活性氧含量变化 | 第19-20页 |
| ·温室内、外金太阳杏休眠花芽中生理生化指标比较 | 第20-24页 |
| ·温室内、外金太阳杏休眠花芽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 | 第20-21页 |
| ·温室内、外金太阳杏休眠花芽中酶活性的变化 | 第21-23页 |
| ·温室内、外金太阳杏休眠花芽中活性氧含量变化 | 第23-24页 |
| ·破眠剂的应用 | 第24-32页 |
| ·化学物质对温室内金太阳杏花芽的影响 | 第24-29页 |
| ·外源生长调节剂对温室内金太阳杏花芽的影响 | 第29-32页 |
| 4 讨论 | 第32-35页 |
| ·需冷量研究 | 第32页 |
| ·设施果树自然休眠探讨 | 第32-34页 |
| ·碳水化合物代谢与自然休眠 | 第32-33页 |
| ·激素对自然休眠的调控作用 | 第33页 |
| ·H_2O_2在自然休眠中的作用 | 第33页 |
| ·自然休眠过程中抗氧化系统的变化 | 第33-34页 |
| ·打破休眠方法的可行性评价 | 第34-35页 |
| 5 结论 | 第35-36页 |
| 6 参考文献 | 第36-40页 |
| 7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40-45页 |
| 8 作者简介 | 第45-46页 |
| 9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