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肾颗粒剂对肝肾阴虚型狼疮肾炎患者血清sFas/sFasL水平的影响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部分 对象与方法 | 第10-15页 |
一、 一般临床资料 | 第10-12页 |
1 病例来源 | 第10页 |
2 被试因素 | 第10页 |
3 诊断标准 | 第10-11页 |
4 试验纳入标准 | 第11页 |
5 排弃标准 | 第11-12页 |
二、 临床实验研究 | 第12-15页 |
1 临床研究设计路线 | 第12页 |
2 治疗方法 | 第12页 |
3 安全性指标观测临 | 第12-13页 |
4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 第13-14页 |
5 血清sFas/sFasL水平的检测 | 第14页 |
6 统计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第15-18页 |
1 一般临床资料 | 第15页 |
2 临床疗效观察 | 第15-16页 |
3 临床检测指标结果与分析 | 第16-18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18-31页 |
一、 中医研究 | 第18-23页 |
1 病因病机 | 第18-19页 |
2 中医治疗 | 第19-21页 |
3 中药实验研究 | 第21-22页 |
4 导师临床心得与组方分析 | 第22-23页 |
二. 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第23-31页 |
1 sFas/sFasL的生物化学 | 第23-24页 |
2 sFas/sFasL与狼疮肾相关性研究 | 第24-26页 |
3 狼疮性肾炎治疗现状及问题 | 第26-28页 |
4 益肾颗粒剂的疗效及作用机理初探 | 第28-29页 |
5 研究启示 | 第29-31页 |
结论 | 第31-32页 |
致谢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