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年梅雨暴雨中的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和传播路径的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 1 引言 | 第7-10页 |
| 2 资料及研究方法 | 第10-13页 |
| ·MM5模式简介 | 第10-12页 |
| ·基本方程组 | 第10-11页 |
| ·时间差分和侧边界条件 | 第11-12页 |
| ·模式物理过程 | 第12页 |
| ·模式资料介绍 | 第12-13页 |
| 3 天气形势及降水实况概述 | 第13-16页 |
| ·500hPa流场和地面环流特征 | 第14页 |
| ·预报与实况基本场的比较 | 第14-16页 |
| ·降水的模拟和实况对比 | 第14-15页 |
| ·高度场的对比 | 第15页 |
| ·高低空急流的对比 | 第15-16页 |
| ·地面气压场的对比 | 第16页 |
| ·环流场的比较 | 第16页 |
| 4 引起暴雨团移动的中尺度系统的演变分析 | 第16-22页 |
| ·西南涡和低空急流与降水的活动 | 第16-18页 |
| ·200hPa流场和高空急流的演变特征 | 第18-19页 |
| ·西南涡和高低空急流与降水的综合分析 | 第19页 |
| ·重力惯性波与雨团的活动 | 第19-22页 |
| ·850hPa重力惯性波的传播与雨团的活动 | 第21页 |
| ·200hPa重力惯性波的传播 | 第21-22页 |
| 5 物理量场分析 | 第22-27页 |
| ·比湿场 | 第22页 |
| ·湿位涡 | 第22-24页 |
| ·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分析 | 第24-27页 |
| ·相当位涡诊断分析 | 第24-25页 |
| ·对称不稳定和对流不稳定 | 第25-27页 |
| 6 结论 | 第27-28页 |
| 参考文献 | 第28-30页 |
| 致谢 | 第30-31页 |
| 附图 | 第3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