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1 前言 | 第8-15页 |
·中国的养羊史 | 第8-9页 |
·小尾寒羊遗传资源现状及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滩羊遗传资源现状 | 第10-11页 |
·畜禽多种遗传标记的遗传检测研究 | 第11-13页 |
·编码血液蛋白酶和非酶蛋白质的生化位点的遗传多样性检测 | 第11页 |
·分子遗传标记研究的探讨 | 第11-13页 |
·结构基因座遗传共适应性的探讨 | 第13-1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5-17页 |
·实验材料 | 第15页 |
·血样的采集和处理 | 第15页 |
·编码血液蛋白酶和非酶蛋白质的结构基因座的检测 | 第15-17页 |
·结构基因座检测 | 第15页 |
·统计分析 | 第15-16页 |
·两个群体间结构基因座上遗传共适应性的探讨 | 第16-1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7-37页 |
·体尺测量与外部形态学特征统计结果 | 第17-20页 |
·体尺测量结果 | 第17-18页 |
·外部形态学特征的统计分析结果 | 第18-20页 |
·两羊群体结构基因座上的频率分布统计 | 第20-22页 |
·两个群体遗传共适应性的分析 | 第22-30页 |
·单个基因座位遗传平衡的检测 | 第22-24页 |
·两两座位间的遗传平衡检测 | 第24-27页 |
·遗传共适应性系数的计算结果 | 第27-28页 |
·四个绵羊群体遗传共适应系数的聚类分析 | 第28页 |
·四个绵羊群体22个指标的聚类分析 | 第28-30页 |
·滩羊与小尾寒羊系统地位的模糊性模式判别研究 | 第30-37页 |
·已知材料 | 第31-32页 |
·血统模糊性模式判别的理论验证 | 第32-33页 |
·亲缘血型判别结果 | 第33-35页 |
·判别结果的讨论 | 第35-37页 |
4 讨论 | 第37-40页 |
·小尾寒羊与滩羊外部形态学特征的讨论 | 第37页 |
·群体遗传多样性检测及意义 | 第37-38页 |
·群体遗传共适应分析的讨论 | 第38页 |
·绵羊群体系统地位的模糊性模式判别的研究 | 第38-40页 |
5 结论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