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思想探微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导言 | 第8-15页 |
第一章 思想的缘起 | 第15-28页 |
第一节 志趣高远 | 第15-17页 |
第二节 学术创新 | 第17-24页 |
一、 思想开放 | 第17-19页 |
二、 兼收并蓄 | 第19-20页 |
三、 返回原典 | 第20-22页 |
四、 重新阐释 | 第22-24页 |
第三节 时代问题 | 第24-28页 |
第二章 《太极图》的渊源 | 第28-40页 |
第一节 《太极图》渊源的争论 | 第28-34页 |
第二节 《太极图》的图示和图说 | 第34-40页 |
第三章 原始反终--《太极图》 | 第40-58页 |
第一节 “原始”--宇宙生成 | 第40-54页 |
一、 无极和太极 | 第42-47页 |
二、 一体万物 | 第47-48页 |
三、 阴阳化生 | 第48-50页 |
四、 宇宙生成 | 第50-52页 |
五、 五性感动 | 第52-53页 |
六、 “原始”的意义 | 第53-54页 |
第二节 “反终”--主静 | 第54-58页 |
第四章 诚 | 第58-68页 |
第一节 性与诚 | 第58-62页 |
一、 诚的起源 | 第59页 |
二、 中性即诚性 | 第59-61页 |
三、 至善即诚境 | 第61-62页 |
第二节 圣与诚 | 第62-65页 |
第三节 主静与诚 | 第65-68页 |
第五章 有无之通--养心 | 第68-85页 |
第一节 何谓心 | 第68-76页 |
一、 心即通 | 第68-69页 |
二、 心与思 | 第69-71页 |
三、 心与诚 | 第71-72页 |
四、 心与性 | 第72-73页 |
五、 心与欲 | 第73-76页 |
第二节 养心即成圣 | 第76-79页 |
第三节 养心即主静 | 第79-81页 |
第四节 感应之几 | 第81-85页 |
第六章 外王之具--经世 | 第85-99页 |
第一节 势 | 第85-87页 |
第二节 礼乐 | 第87-91页 |
第三节 务实 | 第91-92页 |
第四节 师道(教化天下) | 第92-95页 |
第五节 纯心 | 第95-99页 |
第七章 人生修养的历史贡献 | 第99-108页 |
第一节 濂学的兴起 | 第99-102页 |
第二节 孔颜乐处 | 第102-108页 |
一、 何为富贵 | 第102-104页 |
二、 处一为乐 | 第104-108页 |
主要参考书目 | 第108-112页 |
后记 | 第112-113页 |
论文独创性声明与使用授权声明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