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文化专题研究论文

民族文化的再生与认同--作为文化符号的绣球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绪论第10-20页
 第一节 研究缘起第10-11页
 第二节 研究意义第11-13页
 第三节 研究现状第13-18页
 第四节 研究条件和方法第18-20页
  一、 研究条件第18页
  二、 研究方法第18-20页
第一章 作为广西壮族传统文化的绣球第20-32页
 第一节 绣球的历史渊源第20-26页
  一、 绣球由来的传说第20-22页
  二、 从兵器到娱乐第22-23页
  三、 从娱乐到爱情信物第23-24页
  四、 从爱情信物到文革传承断裂第24-26页
 第二节 绣球的民族生境第26-27页
 第三节 绣球的多重文化内涵第27-32页
  一、 绣球风俗的文化内涵第28-29页
  二、 绣球造型的文化内涵第29-30页
  三、 绣球工艺的性别文化内涵第30-32页
第二章 作为文化符号的绣球第32-63页
 第一节 有关概念第32-35页
  一、 符号第32-33页
  二、 文化符号第33-34页
  三、 符号化第34页
  四、 符号化的绣球第34-35页
 第二节 走向符号化的绣球第35-39页
 第三节 符号化绣球的表现形式第39-63页
  一、 象形性文化符号的商品化第39-41页
  二、 变形性文化符号的虚拟化第41-48页
  三、 装饰性文化符号的神显化第48-58页
  四、 象征性文化符号的驯化第58-63页
第三章 民族文化的再生与认同第63-82页
 第一节 绣球与民族文化再生第63-72页
  一、 绣球:民族文化的传承与积累第65-67页
  二、 绣球:民族文化的象征性呈现第67-68页
  三、 绣球:艺术经验与日常生活经验的联结第68-69页
  四、 绣球:民族文化的“祛魅”与“返魅”第69-70页
  五、 绣球:民族文化的资本化第70-72页
 第二节 绣球与民族文化认同第72-78页
  一、 认同与文化认同第72-73页
  二、 当代广西区域民族文化身份的建构与认同第73-75页
  三、 绣球的民族文化认同机制第75-77页
  四、 民族文化的再生与民族文化的认同第77-78页
 第三节 绣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第78-82页
  一、 走向“非遗”之路的绣球第78-79页
  二、 绣球文化的动态传承与活态保护第79-82页
结语第82-85页
参考文献第85-88页
致谢第88-9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红瑶服饰文化研究--以广西龙胜大寨村红瑶服饰图案为例
下一篇:隆林德峨苗族跳坡节与政府建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