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言 | 第1-11页 |
二、 显失公平原则的历史发展 | 第11-17页 |
(一) 早期的美国法院并不接纳显失公平原则 | 第11页 |
(二) 显失公平原则在美国法上开始被采纳 | 第11-12页 |
(三) 显失公平原则在美国法上开始得到发展 | 第12-15页 |
1. Campbell Soup Co.v.Wentz案 | 第13页 |
2. Henningsen v.Bloomfield Motors,Inc.案 | 第13-15页 |
(四) 衡平法和普通法上的显失公平原则 | 第15-17页 |
三、 UCC 2-302及其适用 | 第17-39页 |
(一) 概述 | 第17-18页 |
(二) Williams v.Walker-Thomas Furniture Co.案 | 第18-20页 |
(三) UCC是否提供了”显失公平”的定义 | 第20-22页 |
(四) 美国法院对显失公平原则的判断模式 | 第22-35页 |
1. 实质性显失公平 | 第23-28页 |
(1) 概述 | 第23-24页 |
(2) 价格条款 | 第24-28页 |
(3) 限制补救的条款 | 第28页 |
2. 程序性显失公平 | 第28-35页 |
(1) 概述 | 第28-29页 |
(2) 突袭 | 第29-31页 |
(3) 压迫 | 第31-32页 |
(4) 格式合同 | 第32-35页 |
(五) 程序性与实质性显失公平的关系 | 第35-37页 |
(六) 对上述模式的批评和其他判定方法 | 第37-39页 |
四、 显失公平原则的具体制度 | 第39-44页 |
(一) 在货物买卖以外领域的适用 | 第39-40页 |
(二) ”显失公平原则”适用但并不限于消费合同 | 第40-42页 |
(三) 根据订立合同时的情形判断是否”显失公平” | 第42-43页 |
(四) 防守型的补救方式 | 第43-44页 |
五、 对显失公平原则的反对意见 | 第44-46页 |
六、 UCC2-302的修订工作 | 第46-48页 |
(一) 概述 | 第46页 |
(二)1999 年修改稿的失败 | 第46-47页 |
(三) 重新开始修订工作 | 第47-48页 |
七、 结语 | 第48-52页 |
(一) 我国是否已经采用显失公平原则? | 第48页 |
(二) 是否需要对显失公平原则作出明确定义? | 第48-49页 |
(三) 要构成显失公平是否必须同时具备程序性和实质性要素? | 第49页 |
(四) 如何判定实质性显失公平? | 第49页 |
(五) 如何判定程序性显失公平? | 第49-50页 |
(六) 显失公平原则是否仅限于货物买卖合同? | 第50页 |
(七) 显失公平原则是否只适用于消费合同? | 第50页 |
(八) 显失公平原则是否只是用来“防守”? | 第50-52页 |